茯苓点点头,“领头的和尚说,前两日,就有钦天监的官员前来, 说是京中有妖鬼作祟, 请他们去作法驱除, 不光请了万佛寺的和尚, 好像还请了三清观的道士。”
李暮歌没想到谁灵信谁的风,竟然是从古代一直刮到现代, 古人好像有点儿迷信,有但是不太多。
“今日和尚来, 明日道士来, 天天不断人的话, 玄武大街就又要热闹起来了。”
李暮歌看着楼下已经开始汇集的人群, 眼底光芒闪烁,她在想这到底是谁的手笔,又是为了什么。
“不像是大公主所为, 我阿姐不会再来叨扰‘亡者’的安稳。”
颜士玉和李暮歌呆久了, 找人的时候也擅长用排除法了。
首先排除大公主党, 而且最近大公主党查军械图, 主要是在杨家用力气,工部这边, 大公主已经全然放弃了。
“那就只能是太子党的人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浑水摸鱼,想要重新将此事提到桌面上来。”
颜士玉闻言,抿了抿唇,想到了一个不太好的可能,她看了眼茯苓,茯苓识趣地行礼离开房间,还将门关紧,以防声音传出去。
颜士玉等屋中没人了,才低声道:“殿下,会不会是有人想要重提天火降罚的事情?”
“你是说,有人想为魏王找公道。”李暮歌觉得不无可能,“但这样一来,不是更坐实了此事有鬼神参与其中吗?”
是啊,找一堆和尚道士来作法,等同于认了所谓“天罚”的说法,撇去了人祸的嫌疑,李暮歌作为凶手,她是一个人,她不是天。
这么做不光不能为魏王翻案,还会钉死魏王是受天罚而死的传言。
颜士玉顺着李暮歌的话往下一思考,觉得还能再排除一个目标,“那此事,也不是太子党所为了。”
“不一定,魏王和荣阳是亲姐弟,和太子嘛……”
颜士玉不解,她一直觉得太子党里,她们需要防范的只有一个荣阳,因为太子和太子妃不像是那种会主动挑事的人。
现在太子的名声很好,大家都觉得太子是个疼爱荣阳的好兄长,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太子站出来给荣阳收拾烂摊子,有时候荣阳当面顶撞他,他也不会生气。
荣阳如果和太子发生争执,往往是太子退一步,让荣阳如愿。
从表面上看,太子确实很有仁君之象。
可这种假象,在李暮歌这里不管用,因为李暮歌看过原著,太子的一些决策,早就昭示了他本人性格和表面上的仁厚毫不相干。
小说里,荣阳被大公主党扣上了谋害亲妹的罪名,被皇帝厌弃,后来西北军出了些事,荣阳求到太子跟前,太子嘴上答应得很好,实际上什么都没做。
因为那个时候,太子已经找到了另一股可以支持他的将军势力,他手上有可以代替西北军的兵权了。
“太子,应当不会这么干吧?”颜士玉不太确定,她没怎么接触过太子,只是从百官口中听说,加上太子本人这些年来一直是以仁厚形象示人,她不愿意相信太子会利用亲弟弟的死来达成他的目的。
还是一个一直以来都很支持他的弟弟。
“不知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先等等看,看看下一步他们打算干什么。”
想不明白便先放下,李暮歌有的是耐心等幕后之人露出破绽。
大师们念经的声音传出去老远,连李暮歌都听见了,还真别说,这些经文听起来真的让人心神平静了许多,李暮歌感觉自己内心的怨气都被化解了不少。
不过李暮歌本人还是个“厉鬼”,她的仇人还没死完,只要看见仇人,她的怨气依旧会源源不断生成。
如此可见,真正能平复人心怨气的不是几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