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感到高兴。

可惜,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很快就放学了。

放学后,颜士玉跟几个相熟的学子去吃饭,李暮歌知道这是必要的应酬,古代人情社会,官场更是全靠名声和人情。

如果颜士玉不去各种社交场合扬名,以后她参加考试,主考官知道她是谁啊!根本不可能录取她!

李暮歌也是今天才知道,大庄的科举并不完善,答题时没有统一的字体要求,甚至都不糊名。

怪不得科举搞了十几年,依旧是世家占据朝堂大多数官职,不糊名的结果,就是主考官一看考生姓氏,便知这名考生能不能通过考试了。

李暮歌坐上回宫的马车,在马车上,掏出纸笔随意写着,记了下对科举目前制度的了解,还有针对一些弊端的改革。

等她有了封号,定然要迈入朝堂,进入朝堂之后,需得有实绩才能立足。

从科举入手是个好角度,李暮歌发现在国子监中,寒门学子占比并不大,这说明什么?说明世家掌权,不管是为长久计,还是为当前破局寻求角度,希望都在寒门学子身上。

她的未来,也在那群微末之人身上。

马车摇摇晃晃前行,突然停住。

“十四殿下,我家大殿下有请。”

是大公主府的人前来拦车,李暮歌微微蹙眉,比起之前蓉娘子客客气气上门,当街拦车的举动实在失礼。

李暮歌撩起前面的车帘,看了眼大公主府来人,是个年轻的男子,符合大公主审美的俊秀。

面上恭敬居多,举止间略有些焦急之意。

“调头去大公主府。”

听到李暮歌吩咐的车夫应了一声,老老实实调头。

请人的男子松了口气,他还以为这样当街拦人,会被十四公主迁怒,引来一顿谩骂或殴打,没想到这位十四公主的脾气,倒是如传闻中一般温和。

大公主府距离宫门没多远,李暮歌没走多久便到了,拦人的男子就骑马跟在后头,见前头马车停下,他立即翻身下马,恭恭敬敬为李暮歌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