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大庄各地涌现出许多高产的粮食,除了以往常吃的粟米麦之类的粮食外,还有新品种。
如一名叫土豆的粮食,能做菜还能做粮,亩产很高,若不是朝廷不收土豆为税,且土豆放不好容易坏,土豆或许会瞬间代替大部分粮食。
同样的土地,种粮得三百斤,种土豆能得近千斤,区别实在是太大了。
农学院的学子们特别努力提高产量,也是怕正儿八经的粮食打不过土豆。
土豆虽好吃,但也不能全都吃土豆啊!
而且土豆还有病虫害,万一出事,一大片地方颗粒无收,远没有正儿八经的粮食那么稳定。
李乐景想到炖肉里放的土豆,突然有点儿馋了。
李暮歌莫名其妙地看了李乐景一眼,正说着胡国,怎么突然一脸馋相?
看了眼时间,确实快中午了,李暮歌索性吩咐人传膳,顺便让李乐景留下一起吃饭。
李乐景不解,为何说着说着话,突然开吃。
不过她确实有点儿饿了,满心欢喜地答应了留在皇宫吃饭。
皇宫的后妃少了,人也少了,原本人很多的御膳房也走了一批人。
只留下那些手艺精湛,做饭特别好吃的人,剩下的人怕自己被淘汰掉,每天一门心思钻研吃,手艺是越来越好。
这直接导致了李暮歌这里的东西,味道更好了。
应该说宫里的伙食都变好了,连宫人们吃的都比以前强,证据就是李乐景两年后回来,除了正在长身体的李暮歌外,其余李乐景认识的人,几乎全都胖了两圈。
李乐景此前在李暮歌这儿吃了两顿饭,从此心心念念想留在宫里吃饭了。
酒足饭饱后,李乐景可算想起了胡国王子到了的事情。
她问了一句胡国王子在哪儿,翠玉回话:“长公主放心,那位胡王子已经到偏殿用膳。”
“行,饿不死就成。”
胡是胡国王室的特殊姓氏,他们的姓其实非常长,是大庄的皇帝赐予他们胡姓,自此谁谁胡国的王室,谁就姓胡。
李乐景见李暮歌依旧没有叫胡国王子过来的意思,知道这是要晾一晾对方,所以也就不再提胡国的事。
转而说起了科研司的研究成果。
这次主要说的是玻璃。
玻璃的研究,在李乐景离开长宁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不然显微镜都做不出来。
但是玻璃出现了很大的技术难题,那就是做显微镜的透明玻璃还行,因为显微镜要用到的玻璃比较小,不用烧制太大了,做其他方面的玻璃就不太行了。
比如全身镜、玻璃窗户等等。
要不就是太大了,一碰就裂,要不就是颜色不均匀,烧出来的玻璃一大就容易出现乱七八糟的颜色。
科研司的人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得出一个让人灰心丧气的结果,那就是玻璃的烧制过程没什么问题,材料有点儿问题。
大庄当地的材料,烧出来的玻璃就是带着淡淡的绿。
科研司能获得大量经费,用于各种烧钱的科学研究,全靠这些年卖显微镜以及大块“琉璃”,其实没必要继续研究玻璃了,达官贵族们对玻璃制品的喜爱,已经给了科研司的众人一个答案。
但是,李乐景一直记得,陛下一开始跟她说,想要大块透明的玻璃窗户,想要那窗户,走进千家万户的家。
让每一个大庄百姓,都能在屋子里照到太阳,而不是为了保暖,只留一个小小的窗户。
第105章 胡地哪里是荒地,分明遍地是黄金!
李乐景时刻记着李暮歌的一些话, 她本人对大庄的百姓,做不到疼惜爱护, 好在她够听话。
只要李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