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官道,这里头的学问可多了,最关键的影响是两点,一点是涉及到地方官员的钱袋子,一点则是涉及到了军事上的问题。

每年朝廷都会拨给地方一笔修路的钱,这笔钱,是用来付当地百姓服役修路的工钱,以及修路的成本费用。

这笔钱还不是一笔小数目,每年地方上的官员,都会想方设法压缩成本,拿更多的钱到自己口袋。

多年下来,这笔钱已经成了各方心照不宣的“官员福利”。

换成水泥修路,这笔钱可就不好拿了。

水泥的原材料掌握在朝廷自己手里,成本是多少,户部的账本一目了然。

加上这两年李暮歌一直在抓服徭役的问题,想通过克扣百姓拿钱,地方官员几个脑袋都不够李暮歌砍得。

没有好处全是坏处的事情,他们当然不乐意干。

第103章 皇室宗亲很好用,前提是,不会生一堆孩子

至于军事上的问题, 就比较简单了。

一旦用水泥路连通各地,那么运粮会变成一件比之以前更轻松的差事, 在路上花费的时间以及损耗,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这是好的一方面。

不好的一方面,就是一旦边关城破,利于己方的道路,会变成利于敌人的道路,敌人的铁骑能够一日一夜,从边关到都城。

届时要如何应对?

这件事真是各方有各方的道理, 只是有些道理能够摆在台面上明说, 有些则不能。

李暮歌对于此刻朝堂上的意见相左的真实原因心知肚明, 大庄朝政素来如此, 并非为百姓之未来着想,而是以个人私心左右每一个关乎国家未来的决定。

李乐景身为科研司的司正, 科研司的水泥迟迟无法推广开来,导致无法回收对水泥的投资, 间接影响了所有科研司的科研项目, 她当然要处理好这件事。

因此回长宁没两日, 李乐景就开始站在朝堂上, 与其他朝臣打嘴仗了。

输多赢少。

李乐景就不是个耍嘴皮子的人,她以前在宫中的时候,和她说话的人都少, 现在让她对付拿嘴皮子吃饭的言官朝臣, 简直就是小菜鸡对上大佬, 被秒杀。

若不是李乐景为皇室宗亲, 深受李暮歌倚重,那些朝臣指不定如何奚落她。

反正用词不会如现在一般婉约, 还给李乐景留了一点儿面子。

觉得朝臣们已经很给面子的人里,除了朝臣自己,还有林太妃。

林太妃听闻女儿在朝堂上几次三番和朝臣吵嚷的事情后,很是忧心,特意寻到了女儿的公主府上,劝说女儿与其他大臣好好相处。

要理解那些大臣,不要跟大臣们对着干。

“哈!本公主是不是还得谢谢他们,谢谢他们对本公主手下留情啊?”

经过几日战斗,李乐景再好的脾气,也好不了了,现在她就像是一桶已经被点燃的火药,任何人过来招惹,都只会惹来她的怒火。

哪怕那个人是林太妃也照样会被她喷。

林太妃从来没有被女儿如此对待过。

在林太妃的印象里,她的女儿十三公主,就是一个内敛腼腆的孩子,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流,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十三?”

看见林太妃怔愣的神情,李乐景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的情绪太差,导致她竟然如此不孝地吼了母妃两句。

“抱歉母妃,儿最近心情不佳,还请母妃谅解。”

李乐景知道林太妃说的话都是为她好,可她却不觉得这好。

她是科研司的司正啊!

林太妃当然会原谅李乐景,没有母亲会记恨女儿偶然说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