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告诉所有底层的百姓,不管你之前是被世家大族藏起来做了隐户,还是迫不得已,为生计到山上落草为寇,只要你愿意在人口册子上填写自己的名字,以前的一切,既往不咎。
以后,你就可以当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庄人,拥有农田和村落,努努力就可以盖个房子,经营自己的家。
李暮歌若不是在战时颁布这项政令,恐怕很难推行下去,但那个时候正好西北大战,朝中官员都觉得,李暮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壮丁。
高官显贵们都害怕李暮歌抓壮丁抓到自己头上,捏着鼻子放出了一批隐户,想用底层百姓的命,替掉自己家族之人的名额。
也有世家大族认为,李暮歌此举,纯粹是因为国库紧张,想要巧令名目多要税,为了不让李暮歌将主意打到自己身上,以至于自己达成全家被灭的成就,他们不得已之下,也放了不少隐户出来,甚至还派亲信,去游说那些上山后不愿意下山的土匪贼寇。
无论原因是什么,最后效果是惊人的。
李暮歌刚登基时,看大庄人口是三千万余,人口普查后,硬是多了五百万人口。
李暮歌知道,这五百万肯定不是世家的所有隐户,估计连一半都没有,但她已经满意了。
再多,她短时间里也不太够分地。
三千五百万余人,如果家家分地,人人有田,以大庄的土地面积来计算,绝对是够得,甚至还有多余。
可惜田地大部分都掌管在私人手里,除了世家大族以及官员们外,李暮歌自己名下,就私占良田过万亩。
不对,这不叫私占良田,这叫皇帝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种。
反正说来说去,就是人和田,世家真的昧下太多了。
李暮歌一想到这儿就想要骂骂咧咧,谁说这是封建主义社会的,这根本就是资本主义,只是还没有全面进入工业时期而已。
饭要一口口吃,路得一步步走,李暮歌也没别的办法,一切慢慢来就是了。
至少西北大战一次,她解决了两个大问题,还有无数个小问题。
“苏将军还有多久会到长宁?”
李暮歌问捧着一沓新奏折进来的翠玉,翠玉将奏折放下,沉吟片刻道:“回陛下话,苏将军下个月月初至长宁。”
“嗯,一定要确认好她入城的时间,这可是普天同庆的好事,到时候长宁城里一定热闹非凡。”
“是,陛下放心,礼部的大人们定然会好好准备。”
李暮歌对现在的礼部还挺放心,礼部最近做了不少事情,都完成的很不错。
她又想起一件事,问道:“最近报社那边的信多吗?”
翠玉还真不太清楚,她请李暮歌将报社的总编请来。
报社的总编是一位年逾四十的妇人,她原本是寡居在家的世家贵女,后来李暮歌想要选个有才名,有阅历的女子做报社的总编,她听闻此事后主动报名。
总编姓叶,单名一个画字,叶画人如其名,最擅作画。
她的欣赏水平很高,写文章也有几分才气,关键是她还能给报纸排版,没事儿画个逸趣横生的插图,很受民间百姓喜爱。
因为西北有战事的原因,长宁城月报已经下分成半月报与周报三种形式,其中周报内容最为琐碎,半月报略显笼统,登报内容比较正经,而月报则是官府政令居多,之前的八卦小消息,已经全都从月报上,转移到周报上了。
周报和总编之类的称呼,自然全都是李暮歌取得。
“属下叶画,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叶画身上没有官员品级,她就像是给皇帝单独做事的手下,因此自称是属下。
李暮歌摆摆手让她起来:“免礼,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