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暮歌进去,颜士玉行了一礼。

“免礼,坐吧。”

李暮歌坐到主位上,旁边的宫人搬来一把椅子放在一旁,颜士玉谢恩坐下。

“你们先下去。”李暮歌屏退左右,等屋中没了外人才开口问道:“本以为你想要了肃国公的命,没想到今日早朝,你倒是镇定,是不打算和覃家对着干了?”

“殿下,臣有私心,却也有为殿下着想的心,肃国公乃是中书舍人,于朝廷而言,至关重要,如今朝中能够挑大梁的官员太少了,剩余的几位老臣,不可妄动。”

颜士玉坦诚以对,直接说了自己的想法。

她这就等于是跟李暮歌承认了,她之前那么折腾,就是为了让李暮歌停止文字狱。

现在李暮歌做出了会约束那张圣旨的行为,颜士玉满意了,便不折腾了。

李暮歌闻言,沉默片刻,她还真没想过这件事。

经由除夕宫变后,朝中的重臣少了许多,是后来提拔底层官员,李暮歌带着手下日日辛劳,又经过科举选才等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才让朝堂稳定下来。

后来西北叛乱,又死了好几个官员,杨家被扳倒,同样带走了一批官员,现在朝堂之上,人手又开始不足了。

“殿下,臣于吏部任职侍郎,自任职以来,不敢松懈半分,朝堂之上,已经陷入无人可用的窘迫困境之中,若是再折腾一批官员下去,恐怕落在其余大人身上的担子,就太重了。”

一旦朝堂积攒政务,各地的政务运行都会陷入困境,整个国家就危险了。

西北好不容易平定下来,颜士玉实在不想让国家陷入新的危机之中。

李暮歌没说话,她低垂眼眸,长长的睫毛遮住了眼中的思绪。

好半晌,李暮歌才开口道:“你这段时间,倒是做了不少准备。”

颜士玉自她颁布旨意以来,就一直持反对意见,先前她没有说过人手不足的事情,现在提出来,恐怕是近期才发现的。

颜士玉肯定是付出了很多时间,才找到一个,可以说服李暮歌的借口。

“玉自知失言,请殿下恕罪。”颜士玉起身,冲李暮歌行礼请罪。

“你是为国为民,何罪之有?”

“臣不过是尽为臣子的本分,为国为民者是殿下,殿下心系万民,此乃百姓之福,但天下不止百姓是殿下的子民,朝中的大臣,世家大族,全都是殿下的子民,殿下,需得多多考虑。”

以前颜士玉就发现了,李暮歌对世家好似天生敌视。

她不喜欢世家,不喜欢高官,她喜欢百姓,喜欢世家完全不会放在眼里的庶民。

李暮歌当然知道,世家也是她的子民。

可她压根没法对世家有什么好感。

单独到一个人身上还行,对世家这个整体存在,她只有厌恶和警惕。

只因李暮歌出身现代。

现代出身的李暮歌,骨子里厌恶家族传承,因为能够被家族传承下来的东西,说白了就是资本,而资本被传承后,只会越来越强大。

用一句简单的比喻来说,同时面试工作,普通出身的人再优秀,也争不过总裁的孩子,这就是家族传承带给普通人的负面压制。

上升途径会被家族垄断,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没法打得过人家几代从商从政积攒的资本。

现代还没有千年的世家,而大庄,动不动就能跳出一个世代簪缨的大家族。

大庄虽没有前朝那样严苛的身份等级制度,但身份等级的要求体现在方方面面,大到盖房,小到穿鞋,样样有规矩。

以商人为例,商贾在外不能穿绫罗绸缎,不能住大房子,身上没有官职,连牛车都不能坐,马车更不用想,只能骑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