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乐对未来充满希望,她似乎能够看见改变后的未来。
想到那个效果立竿见影的种地法子,赵诗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
赵诗叹口气道:“可惜那法子不能适应所有地方的土地,得慢慢实验,你说咱们要不趁着春日,也弄几个试验田出来,再请几个善于农事的学子,过来做那个什么实验?”
重乐摇摇头,劝赵诗先放弃此事,她说:“这几年恐怕都抢不到国子监善于农事的学子,长宁那群世家几乎都将人请到家里去了,你不嫌弃的话,先用着我吧。”
赵诗连忙道:“岂敢岂敢,重乐娘子学识渊博,做这田间的事情,实在是屈才啊,我这不是担心重乐娘子你在这儿呆烦了嘛。”
“比起以前的日子,我更喜欢现在的日子,所以大人不必多虑,我不光能在这儿帮忙,还能带一带学生,也挺好的。”
重乐口中的学生,特指芙蕖。
因为芙蕖和她年纪相仿,所以她让芙蕖喊她师姐,虚构了一个不存在的师傅做师门,实际上芙蕖更像是她的学生。
赵诗见重乐是真不嫌弃种地脏累,便没有再提其他,转而又问起新作物的事情,她和重乐说起种地时,满嘴都是现代化的用语,若是个现代人在此听见,估计会以为,这是两个穿越者老乡。
实际上,她们口中的“专业术语”,都是从李暮歌庄子上听来的。
李暮歌一开始还瞒着庄子上的事,自从她那些个兄弟姊妹死得死死得死后,她就将庄子上的事情放到了明面上。
只要有心,都能查到她庄子里的变化。
当初李暮歌向宁泽世要来的学子,现在已经成了各大世家心中的香饽饽,如果名下农庄能够有更多产出,世家们也能拥有更多财富,他们当然会愿意让那些学子去给自家种种地。
李暮歌讨厌世家的原因也在这儿,那些学子基本上都被世家瓜分掉了。
朝廷哪儿拿得出世家的好处啊,学子们也是人,要生活,有十倍百倍的钱,他们当然愿意要钱。
主要是朝廷这边还没有给这些学子定个章程,他们没有明确的官位,能从朝廷这头拿到的好处只有钱,当好处单一时,自然价高者得。
李暮歌想要推动农学学生们进入朝堂,成为官员一事的进程,那些世家出身的大臣自然不愿,他们怕到时候朝廷将那些学子都派到地方上去做事,他们摸都摸不着了。
让地方世家压长宁世家一头,大世家自然不愿意。
李暮歌生气的根本,就是觉得这些世家手伸得太长,有他们在,利国利民的政策很难推行开来,所有政策都要经过他们的手,而他们第一反应,永远是家国天下,家在前,国在后。
李暮歌批完最后一本奏折,将奏折合上放在桌角,看着那叠得高高的奏折堆,陷入沉思。
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那群世家的存在,已经大大降低了国家机器的运行速度,她就算每天累死累活地干活儿,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她的想法。
当政治环境压抑,没有出路的时候,经济和思想也永远无法起飞。
她还想在活着的时候看见蒸汽火车,吃上一口冰箱冰镇的雪糕,吹上电风扇扇出来的风,点亮一盏电灯,用无线电传送消息到边疆呢。
如果不加快进度,这些想法,真要等她死了之后,才能慢慢出现了。
还有可能科技没有点亮,国家先灭亡,被那些外族给攻占了,开始强行民族大融合进程。
李暮歌一想到中原陷入战火,她费尽心思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势,因为那些人的私心,变成一团糟,就眼前发黑,受不了一点!
不管怎么想,世家都是迈不过去的坎儿,她没法找个黄巢来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