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1 / 4)

姚生也头疼,重赏之下,竟招不到勇夫,这就是当时人才市场的情况,他无人可用。

被人当众嫌弃口齿不清,好丢人。

知耻而后?勇,周长城自己没日没夜地窝在办公室,一点?一点?地对进度,有些汇报语言还要特意写下来,甚至一个人在家里练习汇报过程,同时揣摩跟各位同事领导如何汇报,各部门的人想听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这样更容易解决问题,还有一个重点?,汇报完这些,不要给自己和自己的部门埋下祸害,办公室斗争是时刻都存在的。就是梁志聪这么强硬的人,也会和周长城感叹香港办公室可不是什么清净之地,所有人都是削尖了脑袋往上?冲的。

多开几个月的会,周长城再开口,已?经是言之有物的人,并且能指出?问题核心,提出?解决方法,而不是坐在那里浪费大家时间,他也更明白了姚生作为老板、梁志聪作为设计经理、销售同事对接客户时呈现出?的态度,以及大家对整体项目的考虑是怎么想的,打工仔的思维有了新?的转变。

这些都是在生产岗没有办法接触到的工作内容。

周长城一边痛苦,一边成长,一边调整自己的心态,一边与自己的软弱拖拉抗争。从前他坚信沉默是金,现在转变为有嘴就要说?话,尽量表达准确,错了也不要紧。

那时候的工程师是值钱的,只?有真正的工程师,大家才会在姓的后?面加一个“工”字,比如梁志聪,人家心服口服称一句梁工,而一年到底了,周长城偶尔也能听到别?人称他为周工了。

总是有进步的,不是吗?做年终总结时,周长城自嘲地想。

其实在这一年里,还有一件大事对昌江精密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1990年,日?经指数一直不停下降,日?本银行出?台政策刺破日?本经济的泡沫,到了同年8月,为防止日?圆外流,采取货币紧缩的政策,提高?了银行贴现率,减少民间和企业贷款,号召大家把钱留在日?本。

这个事情对于制造业的影响就是,从银行贷款出?来变得困难,企业用工和材料成本高?涨,裁员率升高?,资金收回困难,国际进口比出?口要贵,收支不平衡,原本的模式开始转不动了,外发订单减少,尽量把工作岗位留在本国,大家要想其他办法生存。

此前日?本已?经经历了近三十年高?速的经济发展,大家习惯了高?流动的行业模式,如今要变,必定会揭露出?究竟是谁在中间“裸泳”。

姚劲成在八十年代时得益于日?本的制造外包,赚了不少日?本人的钱,他十分看好这个国家的科技和制造水平,陆续招了十五个日?语销售,专攻日?本市场,从汽车到家电再到玩具,都是姚劲成的目标,除了广州厂,如果日?本持续跟八十年代那么发展下去的话,他还想在东莞和深圳两?地建厂的。

其实经济周期有起伏是正常的,且看美国的经济史就知道,但当时日?本股市下挫得太厉害,香港是个金融中心,姚劲成身边所有人都在讨论这次日?经下跌,说?自己在中间卖空买入赚了多少输了多少,指数波动过大,就引起了他的警惕,实业制造是需要稳定的一个行业,姚劲成放缓了开发日?本市场的脚步,又尽快确立现在手头有的日?本订单,能发货就赶紧发出?去,不要拖拖拉拉的,同时催收客户的回款。

好在是私企,船小好调头,不必经历一系列的文山会海才能决定,姚劲成以一己之力的敏感,挽救了昌江精密可能会遇到的损失,跟日?本一个家电公司的订单完成后?,回款到位,一分不少,他松了一口气。

再过了两?个月,有同行已?经收不回款项了,国际官司都打不响,因为好多日?企在那几年陆续宣布破产。1991年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