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眉头紧锁。

为了把池夏弄出京城,他们的人手损失惨重且不说,还暴露了从京城到地方,从朝堂到军队的所有暗线。

这些暗线和钉子,是他们两三代人,用了无数心血埋下的。

这里头,绝大部分都是对大明忠心耿耿的死忠之士,否则也不会放着好好的当朝官员不做,来干这整日里把脑袋提在手里的活。

他也质疑过,觉得为了一个皇后,一个大概率不会如实交出技术的人而失去这些人太不值得了。

可在池夏说出这个猜测之前,他即便有过疑惑,又过怨言,却从来没有怀疑过朝廷的用意。

他甚至还几次三番地劝说郑凌汐,公子自有公子的考量,要服从大局,不要计较一家的得失。

如今看看,或许池夏的话才更接近真相。

他效忠的朝廷,他辅佐的公子,怕是早已在一日一日的蹉跎中习惯了温柔乡的生活,丢掉了匡复大明的志向,只想过富贵安逸的日子了。

这些年,海商越来越多,去过英国、法国的人时常会说起,异国也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蛮荒”,相反,也有热闹的街市,甚至有些庄园主的日子过得十分豪奢,不亚于豪门大族。

朝廷和英国人接触后,公子也接见过好几次英国商队的人,两方相谈甚欢,公子甚至还留了他们一起用膳,商讨“要事”。

而“掳走皇后”这件事,也正是从公子接触英国人后,才开始被内阁提上议事日程,并且力排众议推行的。

……

往日种种他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一幕幕掠过。

他甚至还想到,他叔父和郑凌云前些天卖掉了好几处宅子。他当时还以为朝廷缺钱,巴巴地凑了上万两银子,想着过些日子给叔父送去。

郑凌峰没法说服自己这都是巧合,他有些颓然地看向池夏和郑元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