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车库大门,朝咖啡店奔去。

向野开车技术的确并没生疏,奈何路上遇到的全是红灯,等南漪到店里的时候也已经迟到了几分钟。走近门口没看到成箱的派送,心里嘀咕了几句,到了店里才发现门已经被人打开了。

南漪正疑惑着敏珠怎么会拿了店里的钥匙,谁知进去才看到正在弯腰理货的老板娘Camellia。

南漪心中默默收紧几分,把包扔到沙发上便开始帮着整理货物,边收拾边问:“康康你今天怎么来店里了?”

Camellia 是山茶花的意思,很好听的女生名字。可老板娘偏偏喜欢用简称,她音译了第一个音节的发音,让大家叫她“康康”。

康康是香港人,小时候就来澳洲生活,平时用英语和粤语比较多,普通话并不算流畅。所以南漪也不想去纠正,她英文名中“Ca”的发音其实应该音译成“卡卡”才更准确。

“嗯,一会要在附近办事,顺便来店里看看。” 康康说话间没看她,只是理货的动作很大,总感觉在顺便发泄什么。

南漪提了一口气。

迟到并且错过了送货时间,她认为必须要道歉解释一下,但想到康康经常挂在嘴边的“No excuse”,她还是决定只道歉。

于是她诚恳地为了迟到 say sorry,康康听完仍旧没抬眼。她生猛地一口气搬起两个箱子放到储藏间,喘了几下对南漪说:“Jessica,you are the supervisor,make sure it wouldn’t happen next time.”

“不要再有下次了”,这是康康言简意赅的警告,然后便再没说什么,皱着眉头继续理货,看上去十分不耐烦。

南漪略显尴尬,即使知道康康做事说话一贯如此,也难免会被这强大的气场压制到冒冷汗,更何况这次确实是自己理亏在先。

不过话说回来,店里几乎没有一个人喜欢跟康康一起上班,他们纷纷表示,和老板娘上班有一种无形的“窒息感”。

尤其是敏珠,她是最害怕见到康康的人。其中原因南漪可以猜出个大概康康说话太过直接,并且似乎没有一点共情能力。

之前敏珠有次迟到被她抓个正着,到店之后她解释今天悉尼的火车瘫痪所以晚了半小时,结果康康露出毫不理解的表情,问了她两个问题,为什么不提前预判可能会发生的状况?为什么早上不打车过来?

一连两个问题彻底击中了玻璃心的敏珠。

在康康的眼里,成年人应当具有预判一切未知的能力,并且认为多花一个小时的工钱打车总比迟到半小时好。可在敏珠眼里,她一定不愿意在“赚钱”的路上有额外花费,更何况是打车这种奢侈的事。

对于这两人相持的对立观点,南漪其实都可以理解,只是如果她是康康,一定不会多嘴干涉敏珠的选择,只会默默扣除半小时的误工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