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大伯家歇息一晚,第二天上午九点,他们去山河大学报到。

山河大学的建筑群古色古香,校内古木森森,校园中间有一个湖泊,湖边有个山包。

温明知兴致勃勃地打量着校园内的一切,整个人神采飞扬:“苏苏,这里风景真好,有山有水。”

杨君苏所在的政治系一共58人,女生只有18个。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30。

大家来自全国各地,出身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十分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学校机会。

大家新鲜几日,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后,就开始如饥似渴、争分夺秒地学习。杨君苏和温明知被大家这种学习热情所感染,比以前更努力了。

杨君苏性格开朗,组织能力强,上大学前已经是场长,被同学推选为班长。

杨君苏欣然接受,大学四年,她不但要努力学习,还要积极积攒人脉,这些同学以后可都是社会的栋梁。

大家初来乍到,虽然心中渴望友谊,但主动出击的人少,大部分人都是心思活络,风格保守。

杨君苏的性格开朗,再加上她是班长,两星期后,她就跟全班同学混熟了,一个月后,跟其他系的同学也混熟了。到第二个月时,杨君苏不但收获了友谊,还收到了三封措辞委婉、感情热烈的情书。

杨君苏有点诧异:我开学时作自我介绍,都说了我已婚呀。

温明知得知后,心情相当复杂。他还打听到其中一个写情书的男生才19岁。

温明知心中顿时警铃大作,他知道苏苏的爱好:她喜欢年轻好看的男人。这个学校有好多比他年轻的男生。

温明知小心翼翼地试探道:“其实小男生还是太青涩了,还是我这个年纪的男人刚刚好。你说是不是?”

杨君苏笑吟吟地看着温明知,这是打探情况来了?

她信誓旦旦地保证道:“明知,你尽管放心,我是一个真正理性的好女人。我可不像某些男人那样,天天夸自己头脑理性,结果下半身经常冲动。我生来是要干大事的,像婚外情这种没啥新意的小事我是不屑于搞的。”

第一百九十二章 结局(下)

大学四年, 杨君苏成为山河大学的风云人物,她还没毕业,国内数家机关和单位就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胜利农场那边也希望杨君苏回原单位工作。

温明知因为在校期间发表了几篇文章, 省城的报社和杂志也向他发出了邀请。

温明知有些心动, 他照例先征求杨君苏的意见。

杨君苏说道:“农场现在面临着重重困难,纪书记和罗场长都要退休,胜利农场需要一个能力挽狂澜的领导, 除了我也没别人了。”

温明知考虑半晌,说道:“那我跟你一起回去吧, 我去县里的报社。”

杨君苏说:“县里的报社会不会委屈你?”

“还好。”

杨君苏没有急着回胜利农场, 先洋洋洒洒地写了一份计划书,名字就叫《关于国营农场改革的建议》, 一共二万多字, 打印成三份,一份送到市农垦局, 一份送回胜利农场, 一份寄给宋要武,并附上一封信,说她没有选择留在省城, 而是要回胜利农场。她觉得胜利农场正处在关键时期,非常需要她。农场是她的起点, 她打算走好这关键的一步, 为她的这份工作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算是有始有终。

农垦局的领导接到杨君苏的这份计划书, 是又惊又喜。现在的胜利农场可不比前几年。这几年, 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 许多国营工厂国营农场处境十分艰难。

杨君苏做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那可是天之骄子,很多好单位抢着要。虽然胜利农场也非常希望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