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人跑过来禀报给杨君苏。

杨君苏只好过来处理。

这帮外来的年轻人自知理亏,更不敢招惹杨君苏,见到她先好声道歉:“对不起,杨场长,这事是我们不对。可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的复习资料没凑齐,宿舍里又吵也没地方复习,你能不能帮帮我们?我们大家一辈子都会感激你。”

杨君苏看着道歉的领头人,这个小伙二十多岁,长得浓眉大眼的,听说话口音应该是个知青。

她说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我听说了,是你们有错在先,如果你们以对我说话的态度对待我的职工说话,也许事情就不会闹到我这里。”

领头的年轻人讪笑道:“杨场长,你说得对,刚才大家话赶话,说话是有些不中听。”

李卫红讽刺道:“哟,你现在知道你们说话不中听了。刚才就拿出这态度不就没事了?还给我们扣帽子,也不想想我们是谁?我们什么风浪没经过,怕你们这群河沟里的泥鳅?”

四分场的年轻人大声附和:“李姐说得对,我们坚决拥护。”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挤兑得这些人面红耳赤。

杨君苏等大家发泄得差不多了,往下压压手,说道:“好啦,既然他们已经认识到错误了,大家就原谅他们吧。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都是缘分,能帮则帮。卫红,你让人把隔壁的那三间屋子收拾出来,其他的学习活动暂时先停下,优先参加高考的人。小路,你去弄两个炉子过来,一间教室放一个。天气渐渐冷了,别让大伙冻着了,也正好能烧热水和热饭。另外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复习,这期间教室的门不上锁,夜里不熄灯,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要注意身体,不要太拼命了。”

她的话音一落,在场所有人一齐欢呼起来:“谢谢杨场长。”

另外几个分场的年轻人心中惭愧,十分真诚地向四分场的人道歉。四分场的年轻人大度地表示不跟他们一般见识。

这场风波终于消停了。

时间有限,大家很快就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当中。

大家感激四分场给他们提供的复习条件,都自觉主动地遵守着这里的规矩,每天帮忙打扫两间教室的卫生,一齐出资买煤,轮流烧开水,偶尔谁弄点好吃的,也招呼大家一起尝尝。

大家都是年轻人,算是不打不相识,大家又天天在一起复习,关系越来越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