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里加调料,她觉得跟汉唐时的煎茶也许有异曲同工之妙。她有试过,觉得加了牛奶的红茶味道很香浓,加柠檬的也十分爽口。

至于说哥哥不喜欢的面包和番茄浓汤,她也觉得没那么难以接受,觉得洋人把时间用在更有用的事上,不像中国人那么在意烹饪,也许是件好事。她在船上就看到很多洋人边吃面包边看书,若是在家里,敢吃饭看书,是要被打的。

不过,她着重谈的是,她的房东和她们的家庭教师都是老小姐。她们都是未婚的女子,因为没有嫁妆,于是她们要努力工作,给自己存一笔年金。而房东小姐幸运的是有幢还不错的房子出租,这样,招房客也能养老。

在这里老小姐极不受人尊重,她们大多谈的是,因为没有嫁妆,于是不能成婚。这让溪儿很不能理解。当然,当家教小姐知道,连丁思都有丈夫时,他们都惊讶了,知道在中国十八岁不能嫁人的女孩非常少,几乎不存在嫁不出去这个问题时,这让他们都觉得这件事真是不可思议。很多贫困的女孩也没什么嫁妆,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结婚。因为相应的,只要不收聘礼就好了。这让两位小姐都觉得中国的婚姻更加合理,也更加公平。

这些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所以她会教她们做一些中式的点心,她做的中国包子,还是让房东惊艳了。不过他们管她的包子叫饼,这让她很无奈,不过她也找不出更好的翻译。

另她开始学做洋装了,而是她们太瘦小,而在这里也是分平民与贵族的。不同的阶层界线分明,她不介意去平民的裁缝店,不过显然房东和家教老师非常的不赞同这点,她于是只能自己学着做,顺便露了一手她绣花的本事后,她已经征服了自己的家教。由此,得以认识了几位这位女老师之前的学生,都是嫁得非常体面的贵族小姐。用房东的话说,她们似乎已经进入了贵族的圈子。

“看来溪儿比猴子适应得好,像你,走到哪都能很快适应。”曾凡点头,他对女儿一直宽容,而自从那个梦之后,他心里最牵挂的,也就女儿了,生怕他有一丁点不适应,害怕自己又没有好好照顾到她,不过看了半天,“为什么她没写惠雅和小思儿?”

“写什么?她写信只是她自己的想法。至于说小思儿怎么想,那是由善儿他们去想的。而惠雅的心思,就算跟溪儿说了,溪儿也不好写在信里,告诉我们。这非朋友之道。”李萍笑了一下,细细的跟丈夫解释了。

但她却没说自己的隐忧,因为儿女的信里只有他们自己出去之后,最直观的看法与困惑,连各自的丈夫,妻子都没有更多涉及。是啊,他们都没有提及自己的配偶,这让李萍有些不安了。自己也常给父母写信,信里至少有一半的篇幅在谈曾凡,因为她知道,父母心里,自己的一切幸福都系于曾凡的,只有多提曾凡,他们才会安心。而此时儿女的信里都只有他们自己,怎么让她能安下心。只是,这些,既然丈夫没看到,她也就不要说了。

“也是,弄不好,也被他们说背后告状。看看他们这样,我倒是安心多了。”曾凡点点头,儿女显然都适应得不错,儿子只提了他不惯饮食,但是曾凡是很能反过来想问题的,显然,在儿子看来,最麻烦的只是饮食而已,其它的都不是问题。儿子用这个法子在告诉他们,他们都很好。

而女儿更细腻,她都有闲心混圈子了,表明她此时已经能和这些洋妇人们无障碍的交流,并得到了认同。那么他们的生活就更不用担心了。

“女孩子的适应能力一直比男人强些,不过她们的生活也相对简单。我现在只担心他们的学习,溪儿进了圈子,其实有可能会影响猴子和海儿的学习。”李萍却并没有多乐观,她不喜欢女儿这么快进入一个贵族的圈子。洋人的生活她不了解,但女儿很年轻,没见过什么世面,才成亲就出去闯世界了,这么早就进入一个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