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1 / 2)

于是,一句到嘴边的“七月初五”就?这么被李佚笙艰难地咽了下去,她在不知?不觉间改了口,垂眼?呢喃道:“大抵是农历立秋那日吧。”

总归都是农历,在这个公历计时的时代,又有谁会去真?正刻意熟记。

李佚笙没抱希望,却也存有期冀。因为李佚笙真?的很想?,和她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再后来,李佚笙在生日之前转学,自?然而然便将这件事情抛在了脑后。

也是在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庆祝过生日。

上?一次庆祝生日过去多久了,久到连她自?己都快要忘记了。

最近一回想?起生日这件事,还?是由于红豆酥的售价。

只?是因为她曾对谢久辞抱怨,说没有人愿意在这个快餐时代接受古老永恒的计时规律。

他便将她所言的农历日期作为隐藏的惊喜公之于众,耐心等待着她去发现。

就?因为她随口一句“立秋那日”的回应。

季繁便一直牢记到了现在。

所以你看,生日本身并不复杂。

原来,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愿意不顾变化,牢记你生命起始的那日奇迹。

李佚笙抬手把手机拿远了些,凑到眼?前翻出日历细瞧着。

周五,立秋。

公历上?,显示的是

八月初七。

看清的瞬间,李佚笙脑子里的画面就?开始不断回闪。记忆由近及远,是谁在低声轻诉。

“你走丢那日,是你的生日。”

“我记得姐姐的生日,是公历八月初七,农历的七月初五。”

“以前,是俺们图方便。以后,你自?己的生日要记得,农历的七月初五,可得记好?了。”

“立秋是个好?日子,庄稼丰收,俺娃在这窑洞里刚长了一岁。”

......

“嘀嗒”

地面上?溅起一小朵极美的水花。

李佚笙抬手捂住脑袋,慢慢蹲下了身子。她觉得自?己仿佛又做错了。

她不应该赌气的,她为什么要赌那一口气。

还?是初三那年。

农历的,七月初五。

那一日,老汉和妇人老早就?结束了地里的农活,家里为数不多的两颗鸡蛋硬是被他们从立秋攒到了处暑的前日。

身怀六甲的妇人在灶台上?烧水起锅,动作间略显笨重。

老汉掀开门帘走进来,催促道:“快点儿,娃马上?放学了。”

听到这话,妇人手撑着后腰,笑起来:“你说你,上?次非得提这事儿,俺都感觉娃她当时有点生气了,只?不过憋着没说而已。你当时跟娃说,让娃提前一天过来提醒咱们,你看昨个儿娃也没来,我倒要瞧瞧你今天怎么圆场。”

“那我不说能行吗?”老汉佯装恼怒地瞪她一眼?:“这过生日,咱老祖宗图的就?是一个吉祥时辰,要是不按真?实的日子过,那可是要折福的。你看那个大老板的气派,就?知?道咱娃原来肯定是大户人家的千金,更得多点讲究了。”

“就?你事儿多。”等了三分钟,妇人从蒸笼上?端出碗黄灿灿的鸡蛋糕,撒了点香油与芝麻上?去:“你说,咱们家这日子过得好?了,是不是沾俺娃的福。”

老汉泼她冷水:“当年要是听我的,把娃送到城里那派出所,说不准娃早就?认祖归宗,更有福气。”

“俺不乐意跟你说这些。”妇人熄了灶火,指挥老汉端碗往外走:“你这人有时候就?是太轴,这世上?很多事都不是一个'理'字能说清的。”

闻言,老汉脚步一顿,沉默良久,终是对着空寂的窑洞长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