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娶上媳妇儿。原主一个知青,在村里无根无基的,胳膊哪里拗得过大腿,只能被迫嫁了。

一直到78年,原主才被虞家接回去。在这期间,原主生下了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男孩遗传了他父亲一样的病,女儿倒是身体健全,可那有什么用,支部书记的老婆是出了名的重男轻女。原主的那个女儿在郭家并没有得到多好的对待。

那并不是原主所期待的孩子,可到底母女连心,她回城了以后每个月也会给她寄点钱,但那点钱显而易见的没有用到她的身上。她恨毒了原主,在长大后问姜晓甜要了原主的地址,去找到了原主,将原主才刚刚平静下来的生活搅得鸡犬不宁。

由此可见,有姜晓甜在,她跟郭家那边的是对立的两个阵营,在这种情况下,跟杜大队长家交好百利而无一害。

杜大队长家壮劳力多,大队长又拿着津贴,他们家别的不多,粮食是每年都够吃的。匀出个百八十斤完全不是问题。

就有一点,杜婶有点不确定:“小虞啊,粮食我们家是有,就是都是粗粮,细粮实在是少,你看?”

虞清娴主要是想搭上杜家,粗粮细粮的她并不在意:“这个年头年景不好,有吃的就不错了,还有什么可挑的?”虞清娴把两张奶粉票给杜婶:“婶子,我先把票给你,你让大哥趁着天还早供销社还没下班赶紧去买,孩子的肚子可耽搁不得。”

杜婶子接了票,握着虞清娴的手满脸感激:“小虞啊,婶子谢谢你啊。”

“婶子就不用跟我客气了,天不早了,我先回去了啊,知青点做好饭了。那粮食婶子你就给我三五十斤就行,等过两天忙完了这一头晌我再过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