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是每三年两考,但是举人和进士是三年方能考一次的。就算他十五岁考上了,然后就得去省城考举人,去京城考进士。错过一次,就要耽误三年。然后不断的来往在路上,而女儿就得努力赚钱供养,真是让人气馁的将来。
“是!”曾凡听到岳父说的,倒也没什么可欣喜的,他只是担心的看着岳父那皱得紧紧的眉头,就有些害怕了。
“唐时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十五岁考秀才不难,但你若是三十岁才仅是个贡生,老夫真是要哭死了。”李秀才长叹了一声,倒也直言不讳起来。
明经在唐宋时,是指由人推荐出来做官的优秀人才专门参加的一种考试,与科举不同。到了前朝起便代指贡生了。
贡生是举人的副榜。没考上举人,又的确很优秀,于是由县州府衙推举去国子监读书,原则上是有做官的资格,但那只是原则上的。
到了近年,贡生也就论资排队,等着到了年限,挨一个,多换点米粮罢了。
李秀才不愿如此,安心在家教书。而估计曾庆正在等待贡生的资格中。此时李秀才特意指出这个,是明白的表达了自己不愿看到这个结果的。
“岳父!”
“我就一儿一女,大郎现在也定了,将来应该能够自保。二丫太老实,我实在有点放心不下。我们做个约定好不好。三十岁。三十岁若你考不到进士,就别考了。回来把这个私塾接过去做。教书育人,养活妻小。”李秀才轻声言道。
“三十?”曾凡有点震惊。
“对,三十,凡儿,让你三十岁就退,并非完全为了二丫。你有没想过,你若过了三十,考上进士,将来会有何成就?”李秀才说话一直很慢,但在跟家人慢慢说,是他温和,但是现在跟曾凡说,就是深思熟虑了。
三十岁之前考上进士,他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努力拼杀一翻,但过了那最好的年景,一个被科举磨弯的背,昏老而浑浊的老眼,又有谁会相信,他能成为国之栋梁?想成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不是说考上了,就什么事都没了。
现在李秀才提供了他一个退路,你考不上,就老实回来给我教书育人,养家糊口,为下一代努力。别祸害妻儿了。
曾凡毕竟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听到这话,他明白意思,但并不真懂。只是定定的看着岳父。之前当着祖父和父亲定下了,让自己十五岁考上秀才,才会继续婚约的条件。现在私下,却又跟自己定下三十之约。他不禁会觉得,岳父是不是真的这么看不上自己,于是处处有些为难自己。
第77章 笼络(80+)
第二更
李萍和李娘子都不知道李秀才与曾凡说什么,他们一个忙着做饭,一个赶着织布,都以为李秀才在教曾凡读书,哪里知道李秀才竟是在与曾凡讨论将来。
等到吃饭时,曾凡都有点浑浑噩噩的,被李萍看出,轻拍了他一下,然后给了他一碗腊肉南瓜疙瘩汤。曾凡看看,跟母亲煮得很不同,母亲的疙瘩汤就是搅的面糊,然后随意的拿个筷子往的煮沸的汤里赶一个个的小面条。而明显的,李萍的疙瘩是有规则的小颗粒。吃了一口,比母亲做的有韧性,口味上,好像也更进味些。
辣子油和醋放在桌上,让他们随意加。李萍就盛了清清的一碗用汤匙喝着汤。
“吃太少了。”曾凡对她轻言。
“刚试了味道,现在吃不下。”李萍这些日子天天处理那些食材,别看每天累个半死,但是胃口更加败尽了。
“凡哥儿,我去给你烙张饼吧!”李娘子觉得这个是不是有点简薄,忙站了起来,准备去做点别的。
“哦,我做了蒸南瓜饼,过会做点心。”李萍忙说道。
“你南瓜买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