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是这样,自己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反而会恨上受害之人,太后大约就是这样的人。

她点点头:“所以太后针对桓炯,的确是因为那高僧一句话。”

桓明??道:“是也不是。太后怀子衡时很辛苦,生产时又亏了身子,加上朝中正是多事之秋,先帝去后宫的时候少了,两人难免疏远,加上四皇子和五皇子都是在那段时日出生的,太后对这两个庶子难免有些心结。那次高僧来朝,我也在,是什么情形依稀还记得。”

他顿了顿道:“太后最疼爱大哥,自然希望高僧说几句吉利话,可那僧人看了大哥半晌只是沉默……”

他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也记得当时的气氛尴尬又凝重。

“太后终于忍不住开口问,”桓明??蹙着眉道,“记得那高僧当时被逼急了,向皇后合十一礼,说了一句‘招果为因,克获为果’,我那时候年纪小,只记得有两个‘果’,后来读《大乘止观》,才知是这句。”

随随目光动了动,若有所思地默念:“招果为因,克获为果。”

桓明??叹道:“此言说的是因果,自是劝人向善积德的意思,可惜……”

可惜太后没听进去,反而因为心爱的长子没得到好的谶语,迁怒被称赞“宿慧”的庶子,亲手种下恶因,酿成恶果。

随随道:“桓炯除了淑妃之外,可有什么亲近之人?”

陈王府和淑妃宫中找不到解药和药方,或许他会交托给别的什么人,虽然可能性微乎其微,她也不能放过一丝线索。

桓明??仰头将杯中酒饮尽,涩然道:“因为生得那副模样,他自小没什么朋友,年龄相仿的四皇子也和他不亲,还时常欺侮他,至于陛下……”

他轻咳了两声道:“陛下小时候不理人。”

随随目光柔和了一瞬,脑海中莫名闪过一个小小的模糊的身影。

她问道:“淑妃母家可有和他亲近些的人?”

桓明??摇摇头:“除了淑妃之外,他大约只有一些市井间的狐朋狗友,那些人看上他的财帛趋附于他,背地里却不拿他当回事。”

随随点点头,以桓炯的性子和心机,当然不会与那些人深交,自然也不可能把重要的秘密与他们分享。

桓明??涩然道:“说起来,真正愿意靠近他又不拿他取乐的,也只有大哥了。”

随随心中微动,似乎有个念头一闪而过,可她没来得及抓住。

豫章王欲言又止道:“知道萧将军中毒时,陛下已将可能的地方都找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