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 / 2)

主殿内,一身绯色官袍的晋王,写?完后半句批注后停下笔,从两摞高而厚的卷宗之中,抬头瞧向她?。

问话语气威严,俊脸一惯地和?煦。

“错在,不该擅自借您的势。”

“还是没?想明?白。”

晋王轻叹了声,板脸道:“发生这种事,你应第一时间?呈禀本王。”

“大?对数官员都?是这么过来的,微臣是觉得?,没?必要为此等小事给王爷添麻烦。”魏清宁半真半假道。

“你自是来禀告,麻烦与否,本王说了算。”

晋王手执玉笔,示意她?将手伸出来,“你是本王的人,与旁人不同,旁人也欺负不得?。”而后,他对着她?的手心,不甚温柔地敲打?三下,“长记性了吗?”

共同对敌

“……嗯。”

魏清宁认命地收回手。

之前读书时被夫子管教, 同窗都说等为官后,便能熬出头。

如?今来看,更是一眼望不到头啊。

被晋王教育完的当日傍晚, 魏清宁就碰到上次小乞丐,送来新匿名信。

信上清晰写有?孙稚任陕西道监察御史时,曾收受贿赂。

她?抬头环顾四周, 街头熙熙攘攘,并无?可疑之人。

幕后之人,会是?谁?

要知道, 都察院监察百官,若是?自身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单凭一封书?信,魏清宁本会余有?怀疑。

但信上提及,孙稚为父亲的顽疾收下贵重药材, 就有?了?可信度。此人虽固守陈规、喜欢对新人论资排辈, 但一向勤勉清廉,很重孝道。

此前用公务打压她?, 其本人也是?通宵达旦。在他高强度压榨下也算严师出高徒,魏清宁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案牍文笔和?查案思?路, 皆有?进步。

拿到匿名信, 她?着手调查后,决定?跟孙稚开诚布公谈谈。

“有?本事, 你就去举报啊!”

孙稚看到匿名信, 当即拍案而起。

“自古忠孝难两全, 换作是?我,也不一定?比孙大人做得好。”

魏清宁示意他不必惊慌, “下官查过了?,孙大人就是?这件事后愈加勤勉。时至今日,都察院鲜有?人能比。想来您当初抉择时,定?也备是?艰难。”

“你……怎么知道?”

孙稚脸色一变,并非惊惧,而是?被?人理解后的感慨:“自这事后,每每想起,本官总是?夜不能寐。”索性夜里办公。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魏清宁带他去了?家城郊面馆,店面虽简陋,地道的陕西味道,老?主顾争相回顾。

摊主,便是?受害人。

“我有?派人去找过他们,”孙稚望而生怯,不敢靠近,“一直未寻到人。”

“他们失去祖传铺面后,并未一蹶不振。起初本钱不多?,就去了?乡下老?家。后来攒够本钱,越做越大,一路来到京城。”

人海茫茫,的确难寻。但得益于?吴弛的好爹,帮楚为晋升为正?六品大理寺司正?,想调取卷宗查个普通百姓,不费吹灰之力。

孙稚欣慰点头,“能否借我些银两,回头双倍还你。”

魏清宁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五百两银票,利落干脆递给他。

孙稚顿时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多?谢。”

虽是?上官,仍丁是?丁卯是?卯地鞠躬道谢。而后命小厮,将银票悄悄压在面馆的算盘下。

“你就不怕本官选择第二条路?”

回城路上,孙稚意味深长问道。

“您会吗?”魏清宁不答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