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 / 2)

阔别京城五年,很多事情都在改变。

储笑颜致力于开授平民学堂,我在边疆时收到了不少她的来信。

如今,她已经是办得井井有条了。

大姜朝平民入仕难于登天,储笑颜办这个学堂倒让我有了新的想法。

自古以来,世家大族和皇室宗亲利益不齐人心难聚,都有其各自想扶持的人。

可平民百姓犹如浮萍,要想出人头地只能依附皇权效忠君主。

我向母后建议,可开放平民入仕以拉拢民心。

她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法子,只是要动贵族利益,实行起来必定难上加难。

没关系,我们慢慢来就是。

18

我的势力和声望蒸蒸日上,当然也没忘了要告诉初娘赵家的真相。

太子府不似之前的东宫那般密不透风,想要安插进去个我的人轻而易举。

初娘在「不经意」间得知真相,大受打击。

这几年她和太子好不容易消除隔阂重归旧好,现在又要闹个不休了。

今天绝食,明天自杀,我几乎天天下朝都能听到新热闹。

太子找到我,质问道:「是你告诉初初的,当年的事你全都知道了是不是?」

「是,你不早就猜到了吗?」

我也不再掩饰,不再假装兄妹情深,对他直呼名讳。

「姜阳,我实在好奇,你对初娘是什么感情,故作情深吗?」

他没有回答我,冷冷地盯着我,脸上带着轻蔑。

「姜珺,就算你耗尽心力也是没用的,单凭你是个女子,你就赢不了我。」

我懒得同他争辩,同他斗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凶。

待我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后,便让盛寻击鼓鸣冤。

狐狸再狡猾也会留有印记,这些年我已经收集了不少太子的罪证,亲自整理好后全部呈上。

朝野震惊,谁也没想到初娘竟是赵全的孙女。

此案引起轩然大波,交由大理寺主审,三法司协同审理。

19

本以为人证物证俱在,太子和初娘谁也逃不掉。

谁知父皇竭力要保太子,愣是用「陈年旧案证据不足」的理由暂将此案压下,将太子圈禁在太子府。

母后召我密谈,「皇上心里清楚,他这是怕太子一废,本宫就夺走那个位子了。」

「他将禁军兵权偷偷给了阳儿,还以为能避开我的耳目,真是可笑」

父皇这是在防着谁?不言而喻。

我对他失望至极,即便太子犯下此等大错,他还是要保。

「珺儿,我们需要一个名头废掉太子」

名头?好,那我就拿出个顺理成章的名头来。

父皇没能熬过来年的秋天,他驾崩后朝中局势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母后决定登基为帝,引起了八方反对。

底下的臣子有撞金銮殿的,也有撞宫门的,总之就是宁死也要反对母后称帝。

太子一党开始趁机混淆视听,闹着要将太子放出来,由正统继位。

20

我带着盛寻偷偷潜入太子府,彼时初娘不知又因为何事和太子争吵。

初娘一见到我更加激动,「你们姜氏皇族没一个好东西,都该为赵家陪葬!」

她话里话外好像全天下都欠他们,只字不提赵家的通敌大罪。

我看向太子,嘲弄道:「你救下她倒也罢了,可你们偏偏不知足,偏要把见不得光的人捧上枝头。」

太子紧锁眉头,语气不善,「你来干什么?」

「自然,是让某些人回到她本该有的命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