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江砚辞说:“我只是需要点时间缓缓。”

江砚辞神色复杂,看向那边趴在奚可怀里的孩子。小姑娘正歪着头,用一脸无辜单纯,甚至还有点迷茫的表情看着他。

他的大脑和认知在告诉他,眼前这是一只小猫变成的孩子。

但他的记忆却在告诉他,这是他养了一个多月的孩子。

从什么都不会,教到现在会用勺子,不挑食,洗澡爱干净,现在都快学会穿鞋子了,心情好的时候,上幼儿园还会和他挥手说“拜拜”的孩子。

现在却告诉他,这是一只猫。他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和一只猫生活在一起。

无数个时刻,他牵着妙妙这孩子的手,送她去幼儿园;带她去商场买衣服,周末有时候去公园玩,晚上一起吃饭,看她用勺子自己挖饭吃。

以及他每天下午接她放学。

隔着幼儿园铁门的栅栏,看她和一群小朋友们一起,安安静静地站在队伍里,乖巧地等着各自的家长来接。

被芳芳老师喊到名字后,小姑娘会迷茫地抬眸,但在看见站在门外的他后,刚才还安安静静待在队伍里发呆的小姑娘,会立马双眼一亮!

很多次,江砚辞都会被妙妙她的这种反应给满足到,在心里产生一种“欣慰”的情绪。

有个孩子叫他爸爸,在等他,在需要他。

小姑娘被老师牵出来,送到他手上。

回家总是快乐的,小姑娘牵着他的手,拉着他的手,好奇地左瞧瞧右看看,心情好的时候,时不时还会回答他几个问题。

结果实际上,那些时刻都是一只猫在直立行走,一只猫在说人话?

一想到那个画面,江砚辞就忍不住怀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

有人通过五官感知世界,有人跟随感觉,而江砚辞一直信奉眼见为实。

虽然一个月前,妙妙刚出现的时候,他也会产生过疑问。

比如妙妙这孩子,为什么生活习惯会这么差,什么都喜欢用手抓,不爱洗澡,不爱穿鞋,以及不爱说话?

明明妈妈奚可是个潜在话痨,她一手带大的孩子,却不爱开口?经常一个人默默地窝在地毯上玩。

然后一声不吭,悄咪咪地干坏事。

只是后来,有了亲子鉴定。

再后来,在准备妙妙上幼儿园需要的资料文件的时候,他看到妙妙这孩子的出生证明,疫苗接种记录等证明资料。

这些眼见为实的资料和记录,彻底打消了江砚辞的所有疑虑。

他只认为是小孩子性格的原因,就跟内向的父母养出外向的孩子一样,不是所有小孩的性格都和父母相似。

从这之后,江砚辞也再没怀疑过妙妙的身世。

而现在

在奚可的“妙妙是只小猫”的结论下。

江砚辞开始回忆,妙妙这孩子刚来他身边时候的各种行为和表现。

睡猫窝,不爱洗澡,不爱说话,喜欢半夜叮叮咚咚到处跑,早上会坐在他身上等他起床,会偷吃,偷吃被抓包后不仅不慌,只会更猖狂地一顿猛嚼。

吃饭不会用勺子,喜欢上手抓,甚至直接把头埋碗里吃。

全都和小猫妙妙的习性一一对应上了……

当年,奚可工作忙,经常出差不在家,而他朝九晚五地上下班,作息规律,有稳定住所,他每天喂粮铲屎,定时定点地给小猫梳毛,带小猫出去玩,几个月一次的内外驱虫,

相比奚可,江砚辞其实照顾小猫妙妙的时间更久。

所以把小猫妙妙的习性和人类幼崽妙妙的各种行为表现一一对应,对江砚辞来说,并不费什么力气。

就像在做数学证明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