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巧压低声音絮絮:“那日她昏倒我偷偷从后罩房去看,瞧见殿下从下人房出来时,脸色难看得很,还同大夫说什么‘治好以后关起来’,天呐,殿下要将她关起来用私刑吗?”

这话一说来,母女两个齐齐不寒而栗,哪里还敢再言论,仿佛多说一个字就会给自身惹上祸事。

另一边,佑春醒醒睡睡装了三天,身边一直有人伺候。旁的倒没什么,主要是又捱了三日欲火烧身。

欲火烧身时有时会脸热,丫鬟以为她患了热病,还叫了大夫又添了退热的汤药,又以湿帕子给她降热。

本以为病好了会有转机,最不济也能回藏书楼,结果佑春醒了后,来了几个身穿软甲的近侍将她带到月华园主院后面弯弯绕绕的一处房屋关了起来。

等人走了,将门锁上,佑春才有机会和小仙童说话。

这几日旁边一直有人候着,一醒来就被带走,佑春不知何故。

她想起三天前大夫和拓跋启说过的话,当时她并非真的昏倒,听得一清二楚,那大夫说她是国母之命,将来是要当皇后的,所以拓跋启才会让人将她关到正院来。

“这是怎么一回事?”门外有人把守,因此佑春退到最里面。

平时手拿命簿无事不晓的仙童这下也没辙了:“娘娘,并非小仙有意隐瞒,命簿上,拓跋启的那页是空的。您的,就更没有记载了,不知国母之命是何情况。”

佑春摇摇头,没了辙。以为人间简单,谁料如此磨人。

不过那大夫说的话,倒也有迹可循。拓跋启是皇室人,天子的兄弟。若他谋逆做了皇帝,他又爱上了她,做皇后倒不是难事。

只是,命簿上都没写的,一介凡人倒能瞧出来,那大夫根骨非同寻常。

“罢了,好歹进了正院。”她好脾气道。

……

听说又春有国母命时,拓跋启第一时间想的是当了皇帝的皇兄拓跋贲,他的害母仇人。日日夜夜都想亲手刃之的杂碎。

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机缘巧合,又春竟能去深宫,在三千佳丽之中赢得后位。

他将她关起来,断绝这种可能。

但再度深想,似乎又有第二种解读。

拓跋启独自一人在重兵把守的书房中,找出夹在书中的书信,信上是他身在边关的娘舅写的回信。

娘舅姓魏,在边疆任个不大不小的游骑将军,是拓跋启能任用的最大,也最可靠的助力。自决定要为母报仇起,拓跋启着手培养自己的羽翼,与舅舅合力,相互扶持壮大。

这封回信,写的便是舅舅决定主动请缨,带兵攻打突厥一支百人小部落,得胜归来立功,便有机会升衔。

信的末尾还递了另一个消息,“尔弟从戈如今十三,与吾同去,磨砺本事,共助殿下大业”。

说的是舅舅的儿子、拓跋启的表弟,魏从戈,十三岁,从小在军中长大,现在也该上前线厮杀立功,挣功名、养亲兵,将来任拓跋启的左右手。

再次看罢信,修长两指夹着信递到火烛上。

火舌跳跃,烧信的势头哧地一声涨大,亦烧红了拓跋启苍色沉沉的一双眸子。

小剧场:

拖把启(长启):魏从戈,好好带兵打仗帮我抢天下娶皇后。

魏从戈(刑戈):可是我听妈坨说,那不是你的皇后。

拖把启:我当了皇帝,就是我的皇后。

春宝:敢把我关起来,火葬场吧你,还皇后。

021|第21章 戴脚拷

殊途同归,虽然是被扭送关押,佑春好歹是进入了拓跋启起居的正院。

她被送进来时注意看过了,但因为走的是小路,并未从主屋门前经过,只能大致估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