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她是顾虑到何哲彦的性子非她这个亲娘能随意左右, 生怕好心办坏事,反而惹来何哲彦的埋怨和不喜。这才三番两次作罢。

否则以她皇贵妃的尊贵身份, 以何哲彦贵为皇子的显赫地位,怎么可能真的说不定一门极好的亲事?

先前所谓“何哲彦人不在皇城,无法相看”,不过都是随口一提的说辞罢了。

想来,圣上也没信。只是觉得无伤大雅,不值深究,就没过多计较。

“家世相当?”文家老太君就笑了,带着些许无奈的看向皇贵妃娘娘,“普天之下,哪有人家能跟皇家家世相当?区别只在于,差、和更差而已。”

“但是安宁郡主,不在这两个范畴。”文家老太君之前一直没有点醒皇贵妃娘娘,是觉得时机未到。而现下,却是不容继续拖延,“安宁郡主本身的能耐,已经超越了家世能够带给她的荣光。”

皇贵妃娘娘不可置否,认真颌首。

确实。就连她已经放弃了为何哲彦争抢皇位做努力,也没办法昧着良心嫌弃安宁郡主的存在会令何哲彦丢脸。

恰恰相反,安宁郡主嫁给何哲彦,只会为其添光添彩,甚至还会带来极大的好处。那就是文家老太君刚刚提醒她的,民心。

民心所向啊……试问哪位帝王不想要?哪个皇子不重视?

而何哲彦,轻轻松松就得到了,无疑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二皇子殿下数年来一直在燕山征战沙场,不管是朝野上下,还是在民间,本就名声极好,很受老百姓爱戴。再多上一位安宁郡主,无疑是多了一个保命符,以防功高震主的保命符。”文家老太君其实不想用“保命符”这个词,偏偏又不得不用。真正说出口,亦是难言的心酸和讽刺。

不过下一刻,文家老太君的情绪又高涨了些许,语气也跟着轻松了下来:“可一旦牵扯到民心,这两人只会强上加强,所向披靡。”

“嗯!”皇贵妃娘娘哪里不懂文家老太君的前后区别。

正因为懂,才更加不能言语出口。

总而言之,现在的情况是圣上要他们退,他们就必须退。文家要退,二皇子也要退。包括她这个皇贵妃娘娘,亦是得退。

然而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的准?只待他朝风云变幻,再拭目一看好了。

至于眼下么,皇贵妃娘娘话锋一转,又回到了前面的话题上:“所以小弟的亲事,娘究竟打算怎么办?”

“不能急着催促,但也肯定还是要提上一提。托安宁郡主的福,他如今都是知府大人了,赫赫政绩已然到手,还有什么不知足的?”该说的已经说完,文家老太君也顺势转移了关注点。

以前文政总是推脱“先立业,再成家”。文家老太君没有跟其生气,直到现在都由着他。

但是文政现年已有二十七岁,再不成亲,就真的老了。

“还是要好好挑挑的。到底是终身大事,不能随便视之,更不能将就委屈。”皇贵妃娘娘自己当初就是主动想要进宫,对唯一的儿子何哲彦也选择了顺应其心意。

如今说到文政,皇贵妃娘娘的态度不变,丁点不希望文家出一对怨偶。

“娘晓得的,肯定不会逼着你小弟定下一门不情愿的亲事。再者说,你小弟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真要逼他,他以后肯定更加不愿回来皇城了。”文家老太君也想不通,家里这么多的儿女,怎么就偏偏出了文政这个另类。

就连皇贵妃娘娘从小就特别有主见,也是到了年纪就提出想进宫,丝毫没有耽搁的又顺利生下来了二皇子殿下。

哪里像文政,学问做的不错,科考也顺顺当当的中了状元。本该留在皇城大有所为,却非要自请外派,还是去了丰清镇那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