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3)

病了。

储君患病肯定算得上头等重要的大事, 但是南巡的队伍不可能因?为他病了就这么在路上搁置好几?个?月等他修养好后再继续动身。无奈之下康熙只?好下旨传令回?京, 召索额图至太子所停留的德州侍疾。

索额图因?为担忧太子的病情, 甚至一路骑马狂奔一直到行宫门口才停下,接着?大约在德州那边停留月余,等到太子病愈了二人才一道动身返京, 等到康熙带着?众人回?京的时候就一下子就临近过?年了。

胤禛这次倒是没有?被康熙带着?随驾, 最主要的一大原因?就是先前虞燕进献上去的珍妮纺织机如今投入了大批量的生?产。

纺织机的出现在民间必然是会引起哗然大波, 它虽然能让纺织的效率变高,但是与此同时因?为纺织机的出现而被解雇的女工也不在少数。

因?此不管是康熙也好还是被他指派来接手这件事的胤禛, 他们都?没打算一下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而是打算先拿京城周边的村镇先开始试点。

就算是在村镇推行, 新事物也没有?那么容易被接受,所以这几?天胤禛忙事情忙得焦头烂额。

虞燕那边也没闲着?, 她今年虚岁八岁,在这个?十三四岁女子来了葵水就已经可以算是大姑娘嫁人的年代, 福晋已经和李氏提过?让她要开始学正式学管家理账、女红骑射这些事情了。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她身边的几?个?丫头都?到了放出去嫁人的年纪,恰好这两天内务府送来一批去年入宫的宫女, 福晋的意思就是让她要开始挑自己的人了。

管家理账对她来说不算什么难事,骑射就更没得挑,只?有?女红, 不知?道是不是她实在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天赋的原因?,不管她和李氏学、和双卿学还是和福晋派来的指针嬷嬷学,她都?学得乱七八糟。

针线箩筐里的帕子、荷包只?能说是勉强能看, 好在福晋对她不过?是面子情,李氏又是个?娇宠女儿的娘,她这点水平也就这么蒙混过?关去了。

最重要的还是从内务府带来的宫女太监里挑人。

她原先身边跟着?的越桃山栀两个?其实还是李氏那边调用?来的,所以虞燕身边的宫女太监的配置一直都?是不齐全的。

原先还小的时候自然不要紧,只?是她如今年纪大了,又常常行走在外,身边人手不齐说出去到底有?些不好。福晋也不愿让人觉得她是个?苛待庶出子女的嫡母,所以干脆就让内务府的人将送来的宫女太监直接带到李氏的院子供虞燕挑选。

宫女小选进宫后要先留在宫里和掌事姑姑学一年怎么伺候人的规矩,因?此虞燕眼前看到的排成一排的宫女们个?子身形都?相差不大,年纪大约都?要十三四岁左右,五官端正清秀,低眉顺眼站在原地。

李氏一开始还怕自家女儿不知?道怎么挑人刚想?说两句,就见侯在虞燕身畔的越桃拿了一叠厚厚的卷子出来,随后清脆的童音响起:“额娘,我也没什么要求,就想?选几?个?识字的会算账姑娘出来。”

会算账的姑娘肯定不少,但是会识字写字的就没有?那么多了。

早年间康熙大力推崇汉学,包衣人家让女儿识字的也不在少数,但是这十几?年间平了三藩,南边安定了不少,比起汉学康熙如今更崇尚弓马娴熟,包衣出身的女儿家们念书识字的就一下子少了。

这一筛就筛掉了一半多的人,留下的宫女恰好四个?。

虞燕从里面选了一个?诗词全对的,一个?算学全对的做贴身宫女,另外两个?则是二等宫女。轮到赐名的时候她就按照《一剪梅》的句子依次取了锦书、雁回?、兰舟、西楼四个?名字。

之后选太监的时候虞燕就没怎么管,她平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