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的存在会威胁王朝的统治,流民没有土地朝不保夕,古代也没有追踪的手段, 官府也没办法管理他们,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流民数量少还好,一旦数量变多, 只要有人振臂高呼, 他们就会聚在一起为祸乡里,很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流民问题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 而且往往和王朝的灭亡一起出现,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稳定社会秩序都会打击人口流动,即便不能将所有百姓都束缚在土地上,也会尽量减少流民的数量。】

【元朝的流民问题不是王朝末年才开始的,而是从创建开始就非常严重。有资料统计,元世祖忽必烈的时候元朝的流民数量就能达到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五以上的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这还只是王朝创建之初的比例,大家想想那是什么概念?】

朱文正鹦鹉学舌,“爹,什么概念?”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流民走投无路就会啸聚山林,只等一个契机就会揭竿而起推翻朝廷。”

红巾军为什么能在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天的时间内号召几十上百万的百姓加入,还不是因为不造反就会饿死?

朝廷不给他们留活路,他们就自己拼个活路出来。

这傻小子怎么憨兮兮的,这点道理都琢磨不明白,将来怎么独当一面?

朱文正一看他们家老爹脸色不对,立刻闭嘴假装刚才什么都没有问。

好在老朱接下来也没空骂他,因为天音又透露出一个和将来有关的消息。

【蒙古人对中原没有任何可持续发展的想法,大军南下往往和劫掠相配套,所以终明之世都在恢复被蒙古人破坏过的民生。】

【都说历史上流民最多、范围最广要数大明王朝,证据就是明宪宗成化年间的流民数量达到了六百多万,而当时的在籍人口只有六千万,流民数量几乎占据了国家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是明朝和他们的前辈元朝相比,还是有点小巫见大巫的意思。】

朱元璋和他手下的人听见“大明”两个字下意识竖起耳朵,听完之后表情如出一辙的嫌弃。

“啧,老刘不行啊!”

有道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明朝把元朝给灭了怎么还能和元朝犯同样的毛病?

啧啧啧,指指点点.jpg

纳哈出不明所以,神明说的是流民问题,这几个人怎么忽然说起“老刘”了?

他耳朵出问题了吗?神明也没提到“老刘”啊?

还是说他汉语学的不好,刚才神明说了但是他没听出来?

他觉得他汉语学的挺好的啊。

纳哈出摸不着头脑,又不想和旁边几个看他笑话的家伙说话,只能把疑惑压在心里,争取待会儿自己把事情搞明白。

什么“老刘”?哪儿来的“老刘”?

莫名其妙!

【老话说的好,站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此处插入一个地狱笑话,元朝末年上天的猪是人贩子。】

【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古代社会人口买卖的现象一直存在。唐、宋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出现了专门从事人口买卖的中间人牙人,也就是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人牙子。有元一代,买卖人口现象屡禁不绝,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之多、波及范围之广,大有超过唐宋的势头。】

【当时的人贩子猖獗到什么程度呢,有资料记载,小孩子出去玩必须得有身强体壮的人在旁边看着,如果孩子自己在家门口玩耍,十有八九就会被拐走。】

【中原汉人的情况暂且不说,不管蒙古百姓有多惨,汉人百姓只会比他们更惨。】

【元朝作为第一个由非汉民族创建的统一政权,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