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2 / 2)

尤其是弑母弑兄、囚禁父亲、靠屠戮登上王位的李元昊,为谋取最后胜利,历来是毫无礼义廉耻可言的。

狄青根本不会去信任何由老奸巨猾的谭营主动卖出的破绽,宁可按兵不动,也要争取一击必杀。

对于夏军过往称得上是百试百灵的诈降,他则是‘信’得不能再‘信’了。

夏军在这种明摆着无法发动强攻的情况下诈降,其目的,恐怕只剩一种阵中虚弱,才需故布迷阵撤离。

这也正是狄青久候多时的,胜算最高的战机。

这场大胜很快传出,顿时夏军士气大跌,宋军则是士气高涨。

狄青也终于提前得到了来自延州州城的指示、要同本路都部署汇报军情了。

他强行按捺着激动,苦苦等到种世衡重归清涧城,二人完成交接后,连片刻都不愿再耽误,火急火燎地朝延州城赶。

种世衡目瞪口呆地望着他疾驰而去的背影,半晌才扭过头来,对副将感叹道:“莫看汉臣平日再稳重,到这了升官发财的时刻,也还是显出几分年轻气盛了。”

亲眼目睹过狄青临阵不惊、沉着冷静地亲自披挂上阵的副将,对此深以为然。

感慨过后,种世衡也忙活起来:除了清涧城的日常守备,他最看重的,就是附近那些受池鱼之殃、死伤惨重的羌人部落了。

清涧城的左上方,有着一连串的羌族部落:以夷制夷,不需动用己身一兵一卒……不仅是朝廷的最爱,也是种世衡的。

种世衡早在建城的那一刻,就悄然把羌人们列入了必将拉拢的嫡系列表。

要雪中送炭,不是此刻,那还要待何时?

种世衡赶紧命人整理了大包小包的救援物资,打着宋军的旗号,亲自上门去抚慰那些羌寨的幸存者们。

靠着不久前用重金雇佣羌人打通城中岩层、掘出水源的经历,他的面孔对羌人们而言,可一点都不陌生。

不管是满存关怀的暖心话语,还是切实到手的物资,还有心中本就对夏人那深入骨髓的仇恨,都彻底让本只是两边倒的墙头草的羌人们,朝着宋军倾斜。

不幸遭到夏军劫掠、需要物资援助的羌寨,到底只是少数。

然而同族间互帮互助,同气连枝的天性,才是种世衡所瞄准的作用。

通过安抚少数幸存的羌族老幼,便可收编大批羌人青壮进来对他们而言,保护自己家园,自会拼尽全力。

最重要的是,这一批羌兵的,平日还无需用军粮去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