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终于知道,为何贾母从宫中回来后,对宝玉和黛玉的婚事,绝口不提。

黛玉能入五阿哥府,不仅对林家是好事,他们贾家也能跟着沾光,想到这,王熙凤心头一片火热,再不顾上什么别扭,笑容满面地吩咐着平儿将送来的厨娘安置好,又让平儿去厨房敲打,谁也不许弄鬼,否则将全家人都发卖了去。

既然五阿哥将黛玉看得如此之重,那他们便也得以贵客之礼待之,绝对不能慢待。

“凤丫头,你姑母虔心礼佛,侍奉菩萨最讲究心诚,被让俗事扰了她的清净,日后家中事你全都接了,也让你姑母轻松些日子,库房钥匙晚些时候我令人给你送过去。”最后,贾母意味深长地对王熙凤说道。

听明白了贾母的话,王熙凤丹凤眼中的笑意再也止不住,之前虽说管家权在她这儿,但遇着大事还是得向王夫人回禀,等她首肯了才能行事,这次却是真正没了掣肘。

喜不自胜的王熙凤直接将黛玉看成了她的福星,莫说是吃饭时多摆上几盘子黛玉爱吃的菜,熏香时点着黛玉爱闻的香,就连黛玉随口提一句的话,都记在心头。

贾母既是真心的疼着黛玉,又畏惧着胤祺的权势,更是渴盼着未来可能的荣华,对于黛玉可以说是明里暗里的顺着,就连贾宝玉都退了一射之地,再没让贾宝玉到黛玉面前发过痴病。

至于其他人,贾府丫鬟婆子最是拜高踩低,见着主子的这番做派,对黛玉更是恭谨有加,就连雪雁被人明里暗里献了不少殷勤,至于被拨去伺候的鹦哥,人们也从一开始的讥笑变成了满满的羡慕。

对于丫鬟婆子们的讨好,黛玉安之若素的受了,对那些办事得力之人,都不吝赏赐,这让黛玉在贾府的日子,过得舒心起来。

若说还有什么美中不足,或许只有三春和湘云下意识的疏远,但黛玉深知,人与人相知,最需缘分,缘来则聚,缘尽责散,最不需强求,她每日只陪着贾母说说话,望着碧空如洗的蓝天,看着庭院里盛开的花瓣,自在地等着胤祺那边的消息。

胤祺自是没有让她失望,没过几日,满屋子人都聚在贾母屋子里凑趣时,贾赦和贾政两兄弟又联袂而来。

“你们怎么来了?”贾母惊愕地问道。

这却怪不得贾母惊愕,这个时辰正是众人请安的时辰,虽说都是一家子的骨肉亲戚,倒也不需要避嫌,但贾政自诩圣人子弟,行事更讲究几分,从不在这个时候往贾母院子中来,至于贾赦,他与诸多小妾玩闹尚且来不及,更不会这时候过来。

更有贾宝玉一见到他老子,瞬间如同拔舌的鹌鹑一般,紧闭着嘴,缩在椅子上,换来湘云的一声嘲笑:“出息。”

贾宝玉连连抬手作揖,只求湘云放过他,别引起贾政的注意。

但此时的贾政,没心思和贾宝玉啰嗦,只不过是狠瞪了眼罢了。

“母亲,好消息”贾赦搓着手,兴奋地说道:“天大的好消息。”

就连贾政的脸上,也隐隐露出兴奋之意。

“老大,你别急,慢慢说。”贾母自家人知自家事,她这大儿子除了在女人堆里浪荡,是再无半分本事的,他说着的好消息,未必是好事,但贾政却素来稳重,能让他都露出如此神态,必非小事。

“母亲,”贾赦笑着将鸳鸯倒来的茶一饮而尽,都顾不上多欣赏鸳鸯白嫩的手,迫不及待地说道:“我听闻宫中有意,让妃子回家省亲。”

“省亲!”高高低低地惊呼声响起,交织成片。

哗啦一声,贾母宽大的袖摆将案几上的茶杯掀翻,在丫鬟们惊呼着上前之时,她不耐烦地挥退,直直盯着贾赦:“你说得可真。”

贾赦扬起眉头:“母亲这说得什么话,如非消息确凿,我又如何敢编排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