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祺派人去春晖堂正厅,听说皇太后已经起了,遂领着黛玉向皇太后请安,顺便说上一句他们去学堂了,交代当日的行踪。

前一日的时候,皇太后便知道了胤祺想去甄家学堂和甄宝玉一同读书的事,皇太后只觉着这是胤祺在屋里闷久了,憋得难受,想出去转转,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至于胤祺说的,黛玉也和他们一同读书一事,皇太后更是秉承着只要孙子高兴便行的想法,漫不经心地答应。

莫说黛玉年岁还小,没到男女大妨的年纪,就说满族,蒙古族的女子,也没有不见外人的规矩。

因此,在胤祺和黛玉向皇太后请安时,皇太后笑眯眯地一人赏了套笔墨纸砚,拉着胤祺的手叮嘱:“上课可别太累了,不想上就让先生停下,可知道?”

这老太太,胤祺无奈地直摇头,按着皇太后的这个宠溺法子,但凡定力弱一点的人,未来变成横行霸道的纨绔子弟都是轻的。

“皇玛嬷放心,孙儿知道的。”无奈归无奈,对着皇太后的叮嘱,胤祺还是要好好回应的。

皇太后这才点头,允许他们离开,胤祺和黛玉自然地手牵手离开。

春晖堂外,英莲早便在等着黛玉了,前一日事情说定后,甄宝玉直接将英莲带回了她一直住的院子,其他被拐的人都找着了家,偌大的院子只英莲一个人住,她却丝毫不觉着害怕,反而欢喜地一晚上都没敢合眼,只想着她也能正经的读书习字。

欣喜若狂地英莲天还没亮便摸黑起了,从甄家为她新添的衣裳里找出最整齐的一身,心急如焚地等到天刚微微亮,便吹着微凉的晨风,在春晖堂外虔诚地等待着。

“英莲姐姐。”黛玉见着英莲发间沾上的露珠,微微一愣,随即恍若未察,笑着和英莲问好。

英莲羞涩地笑着:“五阿哥安,林家姑娘安。”不见在刘仁家的瑟缩,含情双目中满是期待。

“走吧。”胤祺想着英莲本也是好人家的姑娘,甄士隐再如何也是乡宦之家,算是当地望族(1),若没有那该死的拐子,没有往后的那番变故,好好的千金小姐,又如何会听见读书习字便如此激动。

真是可惜,可叹,可恨红楼看得不仔细,只知道英莲是被拐的,父亲姓甄,其余细节再不记得,找起人来费事颇多,但幸好还有这么点信息,只要坚持,总能将人找到,只不过多费点时间罢了。

胤祺心中琢磨着,脚下也不停,他顺着甄家丫鬟指的路往甄家学堂走去。

甄家不愧是姑苏大户之家,屋子占地格外大,就连学堂都设在府中,放在西北角处。

胤祺牵着黛玉的手,走了一盏茶的时候,才停了下来。

黛玉停下脚步,微微喘着气,脸上由于走动已经浮起红晕,她拿着帕子轻轻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打量着眼前的园子。

眼前是被花木掩映着的精巧屋子,白墙灰瓦,格外清幽,宝玉正站在门前翘首以盼。

“你们可算来了,我都等你们好久了!”一见着人,宝玉立时便亲亲热热地迎了上去,就连英莲也没有疏忽。

说着,宝玉便在前头引路,将几人带到那精巧屋子里,这屋子在外看便很是清幽,走到里面,更是匠心独运。

屋子里并未焚香,正对着门的黄梨木桌案上摆着个景德甜白瓷盘子,光影在薄透的釉色中明灭,将盘中的散发着清香的佛手衬得格外醒目,不远处的角落里摆放着鱼戏莲叶花色的青花瓷画缸,里面随意扔着着几卷字画。

“给五阿哥请安。”正当胤祺默默打量着这学堂时,突然有人从门外匆匆而来,甫一站定,连气都没喘匀,连忙向胤祺行礼。

胤祺抬眼望去,只见来人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2),瞧着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