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匆匆用已经凉了的水洗了个脸,换上出门的衣裳,顾不得正娇声唤着他的美人,随意吩咐了小厮照顾好她们,便边系着腰带,边往外头跑去。
此时的胤祺,已经在十三行走了许久。
所谓的十三行,便是指朝廷招募的,代表朝廷与洋人打交道的大商家,多为粤、闽之人,此外徽商也不少见。最开始是十三家,这些年下来,人事繁杂,世事变动,这十三家商铺也非一成不变,或增多或减少,只不过十三行的名字,却约定俗成的定了下来。
这十三家商行都汇聚在一处,此处与码头上船只络绎不绝景象相仿佛,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实在是热闹非凡。
这些人里既有说官话的,也有说粤语、闽语的,更有叽里呱啦说着洋人话之人,根据胤祺这几天的恶补,他勉强能够听懂几句。
胤祺摇着扇子,大摇大摆地走进商行,打量着货架上那些价值连城的珍宝。
然而胤祺的眼神实在太过于平静,全没有寻常人见着宝物的惊艳与贪婪。掌柜的在柜台后拨着算盘,趁着胤祺不注意,小心地打量,只见胤祺一个货架一个货架地走去,眼神是一如既往地冷淡而平静。
那掌柜的越看越惊,他在此处掌事数年,自诩见过不少大人物,然而眼前人的气度,是他平生所罕见。
掌柜的干脆将算盘推开,小跑着到了胤祺身前:“贵人,可是这儿的东西,不入您的眼?”
胤祺本来正细细地瞧着这商铺里的货物,他在宁寿宫长大,从小见惯了好东西,这商行架子上摆着的那些花里胡哨的珍珠、珊瑚,还真不被他放在眼里,听了掌柜的话,胤祺将公子哥儿的架势摆了出来,不屑之意从眼角眉梢流露出来。
若是一般人这般作态,掌柜的早就怒了,他们商行在十三行中都是鼎鼎有名的,在此处不说第一,前三必有一席之地,但他瞧着胤祺浑身上下的矜贵之气,一低头,又见着胤祺衣袖上绣着的硕大东珠,拇指上绿意流淌的扳指,心知眼前之人身份必定贵不可言,要知道,这等品相的珠子翡翠,向来是作为贡品,送入京中,能够毫不在意的用在身上,无论眼前人是何身份,必不是他一个小小掌柜可以招惹的。
说不得他后头的主家,都不敢招惹。
想到这,掌柜连忙从怀中掏出一串哗啦作响的钥匙,殷勤地说着:“贵人对这些不满意,我们后头还有特别放着珍品的库房,您随我过来?”
胤祺瞧着一把摞着一把的钥匙盘,维持着故作的冷淡模样,矜持地点了点头,随着掌柜走了进去。
第160章 数不尽的黄金和白银在向他招手
粤地湿热, 货物保存更得尽心,因此当地的大商行们,在铺子里只摆着些撑门脸的东西, 其余贵重物品均在库房里好生收着。
此间掌柜的领胤祺所去之处, 便是他们商行最大的库房, 里头摆着商行压箱底的好东西,寻常人莫说见,就连听都没有听过。
若非瞧着胤祺气度凛然, 一身贵气, 必然是个大客户, 这掌柜的也不会将胤祺领去那儿。
等他从那圆环的钥匙盘里将钥匙解下,将库房的大门打开。
吱呀声响, 厚重的木门推开,正屋的日头射入幽深的库房, 里头的珍品被折射出斑斓模样。
饶是以胤祺的见识,都得赞一句,确实珍贵。
随着掌柜的走入,胤祺兴致稍微高了一些,他来粤地,便是打定了主意, 要弄些罕见宝贝回去, 倒手再赚一笔。
胤祺从来没有想过采购低价物品。
在康熙的励精图治之下, 此时的大清朝也能说一句安居乐业, 百姓日子不能说过得多好, 但好歹有口饭吃, 鲜见饿死人之事。
甚至不少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