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最多的人,自然是是入了理藩院的胤祺,他前些日子的自在再也不见,每日里都忙得脚不沾地,谁都知道此事的严重性,没人敢在这个事情上弄出岔子。

就连京中的老百姓,日日议论着的也是喀尔喀归附一事,可喜可贺的是,在喀尔喀归附这等大事之前,贾宝玉的那些风流故事,便已经成了明日黄花,被大家抛在脑后了。

第127章 胤祺在理藩院已经站稳了脚跟

与其他兄长不同, 胤祺在理藩院已经站稳了脚跟。

理藩院此时仍有尚书坐镇,但是如理藩院这种边缘衙门,在此当尚书之人, 便不是多么强势的性子, 此时的理藩院尚书年事已高, 见了胤祺,恨不得将所有事情全都交给他来办,全没有其他几个衙门里, 阿哥空降后和尚书、侍郎们斗智斗勇的样子。

不仅没有争权夺利, 那理藩院尚书见着胤祺, 简直是一副见着救世主的模样,要知道蒙古人快意恩仇, 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为了他们每年一次的入朝觐见, 理藩院尚书耗尽了心血,时时警惕着别犯草原上的忌讳,不然惹怒了那些人,一刀挥来,死了也是白死。

等到胤祺过来,先不提他那显赫的身份, 就说他与蒙古间的关系, 在天然的紧密关系之下, 是胤祺对蒙古习俗、生活习性的了解。

旁的不提, 就胤祺到了理藩院后, 指点着厨子将菜稍微换了个做法, 在大臣们内心暗笑胤祺囿于口腹之欲时候,住在驿站里时不时找些麻烦的大胡子台吉, 却找到了理藩院,大笑着赏了金银首饰。

却原来是胤祺让厨子做了正宗的蒙古吃食送去,让住在驿站等着康熙召见,已经等得暴躁的台机感受到了被重视,他大步走入了理藩院,等得知此事出自胤祺的吩咐,大胡子台吉索性让下人买来美酒,一定要与胤祺痛饮三百杯。

那一日日暮时分,黛玉见到的,便是浑身散发着酒味的胤祺,头发微微散着,眼神略微迷离,脸上浮出微微的红晕,尽管他还口齿伶俐,思维清晰,但黛玉也知晓,胤祺醉了。

这让黛玉啧啧称奇,盯着瞧了许久。许是由于皇太后养大的原因,胤祺酒量颇佳,他与旁人喝酒,经常是对方已经面红耳赤,而胤祺依旧脸不红心不跳。至于黛玉,她身子弱,每次喝得都是果酒,喝到胤祺口中,不过是甜滋滋的蜜水。

黛玉从未见过胤祺的醉态,难得见到他这般模样,黛玉仔细打量了许久,才歪着头问道:“今儿是发生了什么好事?怎地喝了这需多酒。”

胤祺揉着隐隐作痛的额头,将头歪倚着炕上:“我去了理藩院才知道,驿站里的那些吃的,实在是...”

胤祺停了一瞬,露出不愿回忆的神情:“那些台吉,王公们尚好,随身带着厨子,委屈了谁也不会委屈了他们,但是跟着他们的人,可真真是遭了大罪。”

“我让驿站的人上些心,将一日三餐换成草原上惯吃的,这事让台吉知晓了,觉着大清还是记着蒙古的,拎着酒与我喝了一场。”

“之前隔几日便闹事,也是隐约表示对皇阿玛久不召见的不满。”

胤祺久未喝得如此上头,话语的尾声已经微不可闻,眼神愈发朦胧,他用手撑着头,慢慢地向炕桌上倒下。

落日的余晖从茜色窗纱中透入,为屋子里铺上一层温柔的色彩,胤祺已经闭上的眼睛感受到这柔软的光线,稍微转了个头躲开,黛玉撑着下巴,坐在炕下的靠背椅上,望着胤祺的眼神中,是挡不住的笑意。

“姑娘”,雪雁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看着胤祺已经趴在炕桌上,睡得正香,轻声请示黛玉的示下,黛玉仍旧望着胤祺,轻笑着吩咐:“谁让他喝这么多的,就该让他在这趴一晚上长长记性。”

雪雁心知黛玉此话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