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在马车中搂着五公主闭目养神,突然听见了马车外头踢踏的马蹄声,轻快而活泼,与那些当值的侍卫们骑马的声音截然不同,皇太后掀开帘子,果然见到胤祺。
“外头风大,仔细吹得头疼,快上马车待着。”皇太后慈爱地看着胤祺,这个英姿勃发的少年郎,是她从婴儿时期一手养大的,让她如何不爱。
胤祺就等着皇太后的这句话,他嬉笑着应了,一扭腰,从马上跳了下来,三两步跑到了马车前,此时马车的速度几乎停滞,他一跃而起,便跳上了马车,让小太监找来的脚踏毫无用武之地。
马车轻微地晃了一下,又恢复了平稳,对于胤祺跳脱的行为,皇太后不以为忤,她只笑着嗔了句:“又调皮了。”随后便关心地询问胤祺冷不冷,饿不饿,唯恐胤祺哪里不适。
胤祺笑着听着皇太后的絮叨,一句一句地回应,让她安心。
与此同时,前头的康熙见着广场上跪拜的文武百官,只觉着龙心大悦,一路上走来的疲态都消失不见,他决定在此接见群臣。
“胤礽,”康熙望着伴驾的太子,思忖片刻,吩咐道:“你与我一道去接见百官。”
“遵命!”胤礽眼中是压抑不住的狂喜,作为大清的储君,他现如今都是在跟着老师读书,只偶尔的小朝会能够跟着旁听,从来没有在百官前露过脸,康熙此举,分明是要巩固他的地位,他只觉浑身轻飘飘的,如登仙境。
胤礽的狂喜被康熙看在眼中,他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诚然,胤礽自出生就被得封太子,是大清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他接触朝政,认识文武百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然而,康熙并不乐意,尽管胤礽是唯一一个被康熙亲自抚养,在乾清宫长大的阿哥,康熙对他的感情毋庸置疑,但作为乾纲独断的帝王,康熙更喜欢他的江山,他的权力,胤礽每壮大一分,都是对他皇位的染指。
理智上康熙明白,必须给太子培养心腹班底,让太子得到百官的认同,然而情感上,康熙却格外不愿意,他害怕年轻的太子长成。
念及此,康熙犹豫起来,他的视线透过窗户看向外头,正好瞧着护卫在他马车旁的胤褆、胤祉及胤禛。
“你们几个一路上护驾有功,不愧是我爱新觉罗家的阿哥,你们也陪着我,去见见那些官员,让他们知晓,我们爱新觉罗家的勇士。”
胤礽顿在原地,垂下的眼遮住了眼中的阴翳。
“谨遵皇阿玛命。”而胤褆好像被从天而降的福果砸到,他从没奢望过康熙能亲自带着他去百官面前露脸,激动地脸通红,大声喊着,恨不得将心剖给康熙看。
见着这恨不得为他肝脑涂地的儿子,康熙心中总算踏实了几分,他走下御辇,在几个儿子的护卫下迎风而立。
文武百官连忙山呼万岁,声浪一重一重,直入云霄。
醒掌天下权,滋味莫不如是,别说太子和胤褆,就连胤祉与胤禛见了,都觉着心潮澎湃。
前头康熙领着几个儿子接见朝臣,后头的车架自是与康熙分开,往后宫而去。
胤祺坐在皇太后的马车里,往宁寿宫而去,等入了宫,又是一番热闹,胤祺好容易从宁寿宫离开,又去翊坤宫看过宜妃,才出宫回了林府。
胤祺回来时,黛玉正坐在亭子里,赏着天边的火烧云,那云火红似血,染了大半个天空,夕阳的余晖勉强透出,为云层镶上金边。
听见动静,连忙看过去,果然是胤祺一行人。
黛玉急走两步,迎了上去,关切地问道:“我父亲下午都回来歇下了,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胤祺无奈笑着:“宫中事儿多,一来二去便耽搁了。”
“对了,家中还有吃食吗,若有的话,给我拿点填填。”胤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