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堂上的官员再度少了三分之一,但是,替补的人员不要太多!

现在的皇帝根本就不愁没人用。

至于公爷卖光的产业,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罢了,没有丝毫的影响。

这一波,皇帝的国库和私库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不少。

毕竟这波抄家的数量有点儿庞大。

六年后。

天下格局再度大变。

易老先生当上了丞相,公爷当上了副相,公爷的亲爹升吏部尚书,方家势力一跃成为全京城最为强劲的势力,无人能避其锋芒。

公爷在当计相的这些年,把京城到各大州府的路修了一遍,该拓宽的拓宽,该休整的休整。

然后还把府城到县城,县城到乡镇,乡镇到村子的路都修了一遍。

又把天下的河道都修了一遍。

不征劳役,只在农闲的时候招工,让百姓们有更多的挣钱机会!

用的全是地方上收上来的田税,真正地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除此之外,公爷还将皇帝海盐的收入全要了过去,并且把这些收入全部都投放到教学上去。

扩编府学县学,在乡镇上设置乡学。

只要是考进去的,全部都不收束脩,束脩皇帝替他们给。

让全天下的学生,成为真正的天子门生。

公爷把修路办学当成首要的事情来办,还在舒春华的建议和帮助下,制定了完善的学院管理机制,只要是学院出了秀才举人,先生都能得到朝廷的物质奖励。

秀才奖励二百两一个人,举人奖励一千两一个人。

如果出了进士,那么教授他的老师就奖励五千两一个人。

这么丰厚的奖励,刺激着那些先生们没事儿就到处溜达去发掘读书的苗子。

这一举动,让许多真正的农民的孩子也有了读书的机会。

同时,舒春华和皇后也就是以前的皇贵妃庄氏,也将女学开遍了整个大靖。

不管是男学还是女学,除了教科举的,还有教谋生技能的。

同时,科举也进行分类,不再只考一样。

按照将来为官执政的方向去考。

六部九司农寺……都有偏重的专业学问。

而且,这几个部门的官员,也可以往宰相的位置上走。

这就给读书人许多不一样的选择,大家就可以根据至极擅长的方向,来调整主攻的内容。

……

第450章 再遇!

大靖元亨后期的革新变法真的有点儿多,但是让人意外的是,这些都有条不紊地推进了下去。

纠其原因,一个是前期公爷和皇帝铺垫得够久,二个是公爷和皇帝萌生发大财,赚到,存到了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敢想的钱财。

有了雄厚的财力支撑,再把不听话的刺头杀了一波又一波,老牌勋贵世家也是搞死一波又一波,新立太子之后,再来一项项地推进,就容易很多。

并且这一连串的惠民政策,让元亨帝和公爷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猛涨。

百姓们家中的神龛上,除了供奉元亨帝的长生牌位,还在元亨帝的长生牌位边儿上供奉了一块儿小一些的公爷的长生牌位。

他们是真的希望陛下万岁,公爷也跟着万岁。

这么好的皇帝和公爷,历朝历代,也就出这么一对儿!

历朝历代的明君贤相很多,可是真把百姓们的疾苦放在心坎儿上的只有这一对君臣。

民间关于这对儿君臣的传说非常之多。

十年后。

皇帝想要禅位,太子绝食抗议。

还真如同公爷所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