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要赚一两银子……

他们带了四十万斤盐来京城,就跑这一趟……

抢劫都没这生意来得快。

盐出手。

李来顺带着这帮大头兵回到方家帮忙,方家现在每天都要做好多好多咸馒头拿去贫民窟卖。

销量好得很!

不止方家在做,贵妃娘娘命庄家也在悄眯做咸馒头,每天偷偷拿去京城外的乡村里卖。

一天去几个村子,一户人家最多买两个咸馒头。

两个咸馒头足够他们扛好多天了。

这馒头,是真的舍得放盐啊……

宫中。

后面一匹二十万斤的盐来了。

皇帝就命人直接带盐去京城的乡村,和百姓聚居的地方兜售。

二十文一斤。

一户人家限买二两!

二两盐都够吃很久了!

皇帝这招一出,直接把郡王妃给打懵了!

还打了江南盐商们一个措手不及!

抬高盐价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他们不少人跟着郡王妃去操作这件事儿,结果……

皇帝的盐是哪儿来的?

哪儿来的??????

京城各家跟着炒盐的世家贵族们:!!!!!!

集体吐血!

第322章 陛下,不能与民争利啊!

哪儿来的。

皇帝在海边儿开辟了好几个巨大的盐场,派重兵把守,分出一半儿的盐给当地的文武官员。

就算是江南这边儿的势力想搞破坏,对不住,当地的官员就不会让你得逞!

皇帝这一手,玩儿得很绝。

是他这么多年被江南盐商钳制出来的经验。

大朝会上皇帝宣布了这个‘大好消息。’

起码有一半儿朝臣只想哭。

朝中两袖清风家产不丰的,朝中那些不愿意踩着百姓们的血肉挣钱的官员们幸免于难,真心恭喜皇帝。

其他人则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心里骂咧咧,脸上笑嘻嘻。

皇帝啊,就喜欢看他们这副表情!

爽!

他叹道:“大靖也就江南,蜀中,南诏产盐,蜀中远,路也艰险,把盐运出来豆腐都摊成了肉价钱!

南诏的盐少,都不够支应他们自己的。

唯有江南扛起了整个大靖的用盐。

江南那边儿的盐政,实在是不容易。

年年都减产,今年更难,居然减产了五成盐。

眼看着这盐已经飚到二两银子一斤,朕除了日日在宫中唉声叹气以外就没有别的办法。

诸位爱卿也是,日日上奏让朕抑制盐价,说这盐价若是这般涨下去,必会动荡朝纲,天下不稳。

然而却没有一个人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法子。

这个道理朕能不懂吗?

朕能不着急吗?

说句不好听的,有人造反杀了朕,你们却还是可以继续留下来当官儿的。

不然新皇帝一个光杆儿坐皇位?

怕是先帝都会笑得从棺材板儿里爬出来!”

皇帝这话说到最后,可是诛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