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的开设引起轰动,而学生年龄则在12-40间的正态分布,没办法,太老或者太小,都是当不了流民的,他们通常都已经死在路上。
不过这风潮也就一会时间,大多数人听了个热闹,就被枯燥的学习劝退了,留下来的都是智商合格,且性格坚定的人。
“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小讲堂里,学校又是人满为患的一晚,南华今天的日常是当老师,她用粉笔在木板上写了字,发了每人一张纸,让回去把今天教的内容默写下来。
笔是学生自己做的木炭笔,魏瑾没有让学习们练毛笔字的兴趣,她要解决的事情很多,墨水排不上号。
南华正要离开,就听旁边有学生问:“先生,这个字我忘记怎么念了,能再说一下吗?”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这个字叫兔。”南华看着这整洁又被翻得有些旧的书本,在兔字上面画了兔示意,微笑道,“还没恭喜你呢,匍勒,这次小考你又是第一名。”
青年笑了笑,有些腼腆。
“早点回去吧,别着凉了,前些日子你着凉还去上工,生生熬成肺炎,”南华对这个勤快又认真的青年还是很有好感的,“王二的药有负作用的,另以为有神医就能乱来。”
匍勒点点头,看着火盆的木柴还有长长的一截,继续认真学习。
他是胡人,又是奴隶,从未想过还会有学习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
过了一会,他猛然抬头,对了,今天晚上还有静深姑娘的讲课,她凝聚军心甚是厉害,需得去学。
何况兄弟送来消息说公师大帅又败了,过些日子再去找他也不迟。
等他学懂了,便再去带出万余大军,将这宝地收为己用!
……
这位将来的风云人物,现在还叫匍勒的青年,带着自己的雄心壮志,在这他觉得神奇的地方,如饥似渴的学习着。
第20章 自做多情
并州的局势并没有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改变,相反,越加糜烂起来。
一场饥荒又席卷了并州,通过太行陉逃亡的人数爆涨,潞城治安也受到巨大影响大到匈奴都已经没有精力派兵前来过问潞城易主的事情。
潞城的县令本是由晋朝指派,但在去年此地被匈奴将领刘曜攻占后,晋朝的县令因抵抗被杀,主薄等吏员逃亡,此地便陷入一种无政府状态,匈奴人之后指派来本地旺族杨氏来的族人来当县令。
而这位杨县令已经和他的族人一起逃跑了。
魏瑾研究了潞城的地图,这里山林密集,多山多谷,只要占据了东西两条要道,便可以自成一国,从容清扫县里的流民与群盗,然后恢复生产。
并州已经经不起再闹饥荒了。
从太安二年到如今的三年间,并州已经闹了两次大饥荒,而原因并不是因为天灾,而是兵祸!八王之乱中,并州刺史也参与到那场司马联合司马打司马的动乱,这位王族为了支持他的兄长争夺天下大权,在并州强征民夫与军资,甚至捉拿庶民贩卖为奴,造成无数平民流散。
流散的平民以抢掠为生,造就更多的流民,当一个人辛苦一年收获却被抢得干净时,无法生活的人除了逃亡和为奴,便没有选择,人一逃掉,并州便出现大规模的良田荒废,传染一般引发持续性的饥荒。
问题是,她手上也没有那么多粮来供养所有潞城的流民。
唉,那就只能严格管控粮食了,饿这一段时间就好。
想到这,她换上和蔼的微笑,让人请来了静深姑娘,如是这般地吩咐了一番。
……
静深一脸沉重地在广场上发言:“前几日那可恶的匪兵烧了我们不少粮食,所以,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