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煮新茶。宜敏优雅熟练地将各种煮茶手法一一展现,让康熙看得目瞪口呆,没想到煮茶竟有如此门道。
“敏儿果然博学多才,朕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康熙对宜敏能将煮茶做得如此行云流水的手艺叹为观止,突然觉得那些在他面前卖弄茶道的人简直庸俗不堪,跟眼前浑然天成的手法一比,满是矫揉造作的匠气,一比就被比到了泥土里。
宜敏对于康熙硬是将称呼从爱妃改成了她的小名很是无奈,她从来不曾想过康熙会称呼妃嫔的闺名,上辈子即使是他最亲近的表妹孝懿也只是称呼她的位份,连表妹都不曾出口过。如今康熙倒是叫她的小名叫得很顺口,除了正式场合,再也不曾在私底下称呼过她荣妃或爱妃。
不过第一次听到康熙叫她敏儿的时候,她简直毛骨悚然,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只觉得这康熙莫不是疯魔了,还是又有想试探什么,结果康熙只是很自然地改了称呼,也没见他有什么别的举动,久而久之宜敏也放下了,反正不过是个称呼,至少表示她离康熙的心更近了一步。
宜敏专注地做完了茶道的所有流程,轻轻地吐一口气,将精致的茶盏送到康熙面前。前世后宫寂寞,烹茶煮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消遣,如今倒成了卖弄的资本,世事之奇莫过于此……。
康熙端起茶盏,享受地闻着余韵悠长的茶香,按照宜敏教的品茶方法浅浅地尝了一口,在舌尖滚了几滚之后才慢慢咽了下去中,只觉得唇齿留香,舌根一阵苦涩后回泛起的甘甜,回味无穷,由衷地赞叹道:“如今方知汉学果然是深不可测,单单喝茶一道就有如此讲究,遑论其他,看来朕还差得远呢……”
宜敏掩嘴一笑,顾盼间风情无限:“皇上过谦了,如皇上这般好学不倦,只怕将来天下的书都要被您读完了呢!”康熙是个几位好学的人,每日闲暇必要读书习字,没有一日懈怠。
康熙并没有被夸的自得,反倒握住宜敏的手,将她拉到怀中,下巴搁在宜敏肩头,淡淡道:“这天下的书宛如浩淼烟海一般,朕越读便越感觉自己的渺小和孤陋,朕要统领这万里江山,千万百姓,只能时时鞭策自己,克己自强,不敢松懈。朕唯有用比常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理直气壮地站在朝堂上指点天下,而不是被那些大臣们堵得哑口无言,这种滋味朕再也不想尝到……”他的声音淡然中带着憋屈和愤怒。
虽然鳌拜已除,但朝堂之上终究仍有许多人轻视康熙年少,倚老卖老,偏偏以康熙的年纪,无论学识或经验都不足以舌战群臣,只能时时狼狈不堪地被驳得哑口无言,最后不得不屈从于大臣的意见,康熙对此既羞愧又恼怒,他此后一生重视学习和知识也是根源于此,也因此令他心中时常苦闷难纾,面对在他身上寄予了全部期望的孝庄他说不出口,若是往常赫舍里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如今宜敏充当了这个角色。
宜敏静静地伏在康熙胸前,听着他自言自语并不接口,充当一个合格的听众,她知道康熙其实不需要答案,他只是需要一个能让他放心倾诉的对象而已,康熙更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也许时过境迁,他又会为自己一时的软弱而恼怒起来,到时候倒霉的便是她了。只是她不介意担这个风险,因为她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地位,不是随时可以被替代的宠妃,而是无人可及的知己良伴。
比起未来那个运筹帷幄的大帝,现在的康熙还是少年天子,在前朝所受的压力无疑是前所未有的,而之后还会有长达数年的三藩之乱,几乎动摇国本,是康熙登基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也是康熙感情和理智最脆弱的时候。
但这对她来说意味着一场空前的机遇,在这段时间内谁能与康熙患难与共,不离不弃,谁就是未来一生的胜利者,所以宜敏不惜用最快的速度让赫舍里消失在后宫的角逐之中,也是为了争夺这个机会,在这场未来的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