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面还不到一里宽,成了横过这片土地上狭长的一带分界。
靠北的一边江面上聚集着西樊军队从沿线渔民处抢来的渔船,这些渔船也被连在了一起,舳舻相接,鳞次栉比地冻在结了薄冰的江岸边。
大江的南岸又是一番风景。
源沧江以南是长约数百里的山道,这片山地的山势都不高,起伏平缓,因此大宣朝廷军的军营也就设在官道两边不远的坡地上,按照不同的地方军划开阵营,林立的军旗从山上直插到了山下,高高低低,色彩缤纷,风一过,坡上坡下军旗猎猎齐飞,场面尉为壮观。
从北境线上退回来的北境军军营被划到了江边一处矮坡上,七万人的军帐占据了整座山包,是朝廷军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军营。
此处视线极好,对面樊军军营的情形从千里镜里望出去,可谓一清二楚。
统管二十五万朝廷大军的武国公陆年松,还是对北境军予与了足够的重视。
北境军前统帅抚国大将军沈荨,已带着一万光明军和六千北境军,于一月前从源沧江流域靠近昆山山脉边缘的上游,一处结了厚冰的河面上悄然过了江,回到了大江南岸的朝廷军大营里。
一石激起千层浪,她的归来令整个大营都沸腾起来,光明军在对岸大地上的事迹早已或多或少地传到了大江南岸,将士们无论属于哪个阵营,对她和她带领的光明军,都是肃然起敬。
她带着一万多光明军和北境军将士在这个萧瑟肃杀的深冬浩浩荡荡地回归,无疑给所有将士的心头都带来一束光明和温暖。
只可惜横杀江北的阴炽军还未回归,人们几乎是忧心忡忡地关注着大江北岸的消息,希望这支军队也能在不久后安然无恙地回来,但北岸传来的消息时好时坏,有的消息说阴炽军刚刚剿灭了一处西樊军,过不久又有消息说阴炽军已遭到西樊联军的大力围杀,在广源道以东的一处险峻山崖下被团团围住,杀得片甲不留。
这个消息传过来以后,再没有关于阴炽军的任何消息,好像是为了验证这个消息的真实性,阴炽军自此从江北的大地上消失了,像他们突然出现在那片土地上一样,又突然没有了哪怕是一丝半缕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