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爷被谢知方驳了面子,连茶水也未用,便拂袖而去。

谢韬在家里气得跳脚大骂,谢知方教他唠叨得烦了,将腰间佩剑“呛啷”一声撂在桌上,喝道:“说完了没有?在我面前逞哪门子威风?记吃不记打是不是?”

谢韬看着儿子阴沉沉的脸色,后知后觉地想起那一年被他用剑抵着胸口的恐惧,余下的话堵在嗓子眼,吐又不敢吐,咽又咽不下,只好自认晦气地“?恪绷艘簧?,扭头往书房寻他的美妾去也。

谢知方本以为风波已平,没成想季思敏好梦成空,在家里哭了三四天,竟然相思成灾,一病不起。

七王爷急得嘴角出了一溜的燎泡,请遍长安名医,依旧不见起色,爱女心切,索性豁出老脸,往陛下跟前求了道赐婚的圣旨,誓要做成这桩婚事。

圣旨传到谢府,谢知方立时大怒,跳上马直奔宫城,在大殿上长跪不起,公然抗旨拒婚。

七王爷这些年谨小慎微,深受陛下信重,手掌三千禁卫军,镇守皇宫城门,若是能将他拉入自家阵营,将来夺嫡之时,必能如虎添翼。

因此,对于这门婚事,宁王也乐见其成,忙不迭拿腰牌入宫,亲自劝说于他。

谁成想,一向十分得用的心腹爱将这会儿犯了倔,拿出那年当众殴打季温瑜的混不吝气势,梗着脖子道:“微臣已有心仪之人,就算娶了郡主,也不过拿她当个摆设,绝不会碰她一根手指,七王爷忍心让郡主一进门便守活寡吗?”

七王爷被他气得浑身发抖,碍着女儿的心病,少不得忍气吞声,道:“你喜欢哪家的姑娘?娶进来做妾室便是。敏宜心性简单,至纯至善,必不会苛待了她,往后你在外领兵,她们俩还能做个伴儿,妻妾和美,有甚么不好?”

“我却不愿让我心爱之人受这样的委屈。”谢知方当着陛下的面,冷冷地看着仗势欺人的七王爷,“王爷若非要强人所难,不如摘了我项上人头。”

他话说得决绝,宁王也不好劝的,又要全陛下和七王爷的脸面,只得训斥了几句,使侍卫们将他拖到殿外,结结实实地打了一百军棍。

谢知方硬气地受了这场刑罚,浑身被汗水和血水打湿,连站都站不起来。

宁王唉声叹气了一回,到底爱惜他的才干,替他向陛下求了情,使人将他抬回家养伤。

谢夫人见了这副惨象,唬得花容失色,暗地里拭了一回泪,实在心疼他,便在给谢知真的书信里提了这件事,试探她的反应。

谢知真看完信,内心五味杂陈,说不出话,夜里挥退侍女,偷偷哭了半宿。

她本以为那些荒唐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化,然而,无论是弟弟妥善周密的保护、目的明确的安排,还是魏衡话语中透露出来的讯息,都在逼着她面对真相――弟弟的满腔痴心都系在她身上,志在必得,誓死不渝。

听母亲说,敏宜郡主是很好的女子,心思单纯,美貌温柔,极具才情,又满心满眼仰慕弟弟,若是姐弟俩没有发生龃龉,他能寻一个那样的娘子,自己一定会觉得欣慰,往后在九泉之下见到生母,也算不负她的嘱托。

可弟弟为了自己,竟敢公然抗旨,遭了那样的毒打。

她已经相信了他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情根深种,却忍不住自责自苦,觉得他落到如今的境地,全是她的过错。

如果……如果她寻到一个好归宿,他有没有可能逐渐放下这段不伦的感情,和郡主那样秀外慧中的女子缔结连理,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过了半月,谢知方将伤养好,随宁王回辽东大营。

一辆马车遥遥地在队伍后面缀着,数十名护卫前呼后拥,好不气派。

宁王往身后看了一眼,摇头叹道:“明堂,我那位堂妹似乎跟了上来,莫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