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他眼里没什么亮点,这或许就是《西岭断雨》难以上院线的原因。某种程度来说,“沙王”也没说错,它确实很平庸。
但是说它前后逻辑不通顺,说编剧根本不懂小镇里的那些人。凌猎不赞同。《西岭断雨》是个完整的,逻辑自洽的故事,没有那么糟糕,它只是并不优秀,来来回回都在杀人,是那种不看也罢的片子。
看完这段影评,凌猎有种古怪的感觉,但一时又说不清古怪在哪里。整个下午,他把“沙王”在《西岭断雨》前后的几十个影评都看了,才发现不对劲。
“沙王”选择的都是热门影片,热门影片受众大,喜欢的人多,那么相应的,讨厌它、讨厌其中某个演员的人也很多,吐槽这种片子,可以给他带来巨大流量。同时这些片子的宣传也非常凶猛,会故意让一些知名影评人提出黑点和不足。
乍看“沙王”是在骂,实际上是双赢,他得到流量,影片在质疑中名声更加响亮。仔细分析,就能看出哪些片子“沙王”是真骂,哪些是收了钱,骂得十分“克制”。
将这些片子拉出一个列表,《西岭断雨》就显得非常突兀,它本身没有流量给“沙王”蹭,创作团队也不可能拿钱让“沙王”骂,“沙王”对《西岭断雨》的批评没有任何“克制”成分,甚至有的地方并不是槽点,却被“沙王”断章取义找出来骂。
类似《西岭断雨》遭遇的还有一部小成本院线电影《青茶缸》,“沙王”最诛心的是,嘲讽前者连院线都排不上,嘲讽后者上映三天就因为票房太差被撤。
无人问津,大约是对电影人最恶毒的诅咒。
单看影评,“沙王”似乎对所有片子都一视同仁,但是点开评论,就会发现,那些热门影片他虽然骂了,但有很多人维护、争论,好评差评各占一半。而《西岭断雨》和《青茶缸》本就没有多少观众,“沙王”这一带,评论已经看不到任何好评。
凌猎:“嘶”
他看了下《青茶缸》导演、编剧的现状,他们已经转型拍商业片,导演在某次采访中说,《青茶缸》是他一个失败的梦,他不后悔拍它,感谢它把自己敲醒,今后不会再做梦了。
这位导演去年拍出一部很别致的商业片,说它商业,它又带着一丝文艺情怀,说它文艺,它却已经与《青茶缸》完全不同。观众们因为这部片子对导演本人感兴趣,又去看了《青茶缸》,《青茶缸》的评分逐渐上涨。
《西岭断雨》却早已成了角落里蛛网中,再也无人问津的“垃圾”。
凌猎继续搜索关键词,从网络遗留的痕迹还原出当时孙镜的困窘
她曾经为《西岭断雨》四处奔波,院线落空之后,又自掏腰包免费放映,她无数次说,这是她的心血,只要有人看,她就开心,她愿意为它付出时间和金钱。
这个阶段,她收到的反馈大致是正面的,喜欢这个题材的人与她讨论剧情、拍摄手法,提出善意的建议。这些经历她都写在她的博客上,至今还留着。
但是“沙王”的影评一出,对《西岭断雨》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无数根本不感兴趣的人、没看过的人跑来骂她,将她过去的现在的作品贬得一无是处,疯狂嘲讽《西岭断雨》就是拍得烂。
她起初与这群网友解释,后来每一句话都被误读,她也许是疯了,发布长篇大论抨击所有影评人,还有整个影视行业,以及观众,骂影评人收黑钱,骂行业烂透了,骂观众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只知道跟风,将小众片子的困局完完全全扣锅给社会。
她倒是骂爽了,但这一波操作无疑让她成为众矢之的。一时间,所有人都在骂她,她相濡以沫十几年的丈夫更是站出来,说她入行时算计同学,言而无信,人品极其卑劣。
此事之后,孙镜就销声匿迹了,能够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