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1 / 2)

“成交。”她愉快地和他击掌。

因为约定和期待,接下来的日子好似一天快过一天。于燕每月做三个选题的长报道,主刊稳定输出一到两篇,绩效考核打底就是A。再加上李望荣的福利政策,她的急稿、命题稿、以及外勤的参与度,权重都有上升,她的收入比在华东还要高。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钱多了,时间也少了,她和蒋攸宁的联系只有每晚的视频。有时不用说话,他看书,她也看书,他写论文,她就打字。如果视频交流也无法安慰她的失落,她就找异地情侣修成正果的报道,被那些铁路夫妻、军人军嫂等感人事迹一熏陶,她就又振作起来,就像蒋攸宁说的,每努力工作一天,都是为了更好地去见他。

幸运的是,他们不仅是嘴上说说,也有为对方着想的能力,就在冬天来临之际,蒋攸宁没能给她拥抱,先给了她一个看得见的家。

买房是他们商量后的决定:一套两室一厅的次新房,坐地铁去车站只需五分钟。

蒋攸宁除了工作就是忙装修,她听着他报告的进度,脑海里开始勾勒具体的图景。

“那等我回来是不是就装好了?”

“是。”

于燕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期待春天的到来,只是,满心憧憬的她还不知道,今年的春天,来得比以往都要迟。

第65章 汤圆

65

和很多南方城市一样,岚城的北风是从十二月开始刮的。风一刮,冷锋一来,太阳也裹上冬衣。行道树的叶子扑簌簌地落,环卫工人的竹丝大扫帚,扫过一条街便小一圈。

降温来袭,大小医院的人流量持续增加。陶钟整日嘻嘻哈哈自诩身体强壮,没曾想第一个中招的就是他。

他顶着哑嗓上了半天门诊,结束后跑到办公室泡胖大海。小刘笑说他再这样乱来,到时看病的患者都要投诉,他回嘴,眨巴眨巴眼,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落。

护士长见他这副可怜兮兮的样:“陶小钟,吃几粒速效吧,瞎折腾什么。”

“我也让我的免疫系统练练兵。”

“消停点吧,到时把我们传染了,看主任不批评你。”护士长瞪他一眼,他只好压住咳嗽,把胖大海倒了重新去接热水。

不一会儿,蒋攸宁和梁浩开完会回来。难得能准时下班,他起身换衣服:“师兄,我今天没开车,送我到地铁口呗。”

“行。”

下了电梯,陶钟说:“我看元旦义诊的安排出来了,主任是真的不给自己放假。”

“嗯。”不论是市内,还是对接底下的区县,戴焕中的义诊安排永远是满的。

“这段时间怎么不见戴姐?”

“她的情况和你差不多。”

“跟我差不……哦,她也忙着相亲?难怪了。”陶钟想起闲聊时她偶尔提到的分手,理由是性格不合,事实上,人不对,哪里都不合,人对了,不合也是合,“祝她好运吧,我是屡战屡败不想再战了。”

到了停车库,陶钟意识到什么:“诶?不骑摩托车吗?我早上还看你那辆停在棚里。”

“今天冬至,我回家吃。”

“哦。”

蒋攸宁把他送到换乘口,半路上接到蒋文韬的电话,顺道去小店里买了个气针。小孩子的新鲜想法每天都不重样,刚上了几个月的一年级,就嚷嚷着要学打篮球。

去完小店,他又去熟食铺买了几盒卤味。冬至要吃汤圆,岚城的风俗是讲究自己包。

本地新闻的推送将知识普及得十分到位:甜口的是传统的糯米皮裹芝麻白糖,咸口的则是江南特色:发酵过的糯米碾成粉,再加水揉成团,韧性十足,馅料则是炒熟的萝卜豆腐碎,或是落汤青豆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