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家仆,特别是那位名为仲严的秀才,那这种事就不用两个小家伙去操心了。

仲严自己就是秀才,自然能在交涉之后成功将两个小主子送去学堂进学。

不仅如此,他还细心地给星星和小五准备了笔墨纸砚等上学需要用到的东西,并且因为临近过年,学堂也要放假,所以开年后才入学的原因,在这之前,仲严每天都会抽空给两个小朋友启蒙。

也因此,仲严得到的月银也比一开始谈好的要更多。

其实仲严在这段时间的接触中,也隐约猜想到两个小家伙当初的高傲估计是色厉内荏,而且绝非是有家族长辈教导的孩子。

毕竟两个小孩,连初初握笔该用什么姿势都一无所知。

星星还可以解释为他年幼不通笔墨,可小五已经七岁了,早已过了大家族里幼儿启蒙的阶段,却也大字不识一个,种种矛盾缺漏,仲严心里早就有了诸多揣测。

不过这些猜测并不能让他自身心思浮动,反而在发现两个小孩都学得极为认真迅速时,更为用心地教导他们。

无论两个孩子是什么身份,曾经又是什么人,为何会有资本在此立足,他都不想深究。

他只贪恋这片刻的安稳,忧愁国家的衰亡,于是反而更关注两个孩子的性格和学习进度。

后来他发现,小五学得认真但吃力,总是神游怔愣,比起学习更向往拳脚功夫,星星学得迅速但无奈他年幼且体弱多病……

按理来说,两个都是好苗子。

可现实是,两棵小苗苗都有那么点长偏的意思。

于是仲严在教学的时候,就开始试着因人而异地教学。

小五喜欢拳脚功夫,总说想当大将军,那就给他讲历史读兵书,给他读战场诗词,将当朝的一些知名战役编成小故事讲给他听,就连让他学习文字书法,让他抄写的都是兵书。

而星星,仲严一开始想得是慢慢教,但后来相处的时间越久,他就越有些心软舍不得了。

很奇怪,明明小朋友在课堂上也很认真,但一看到他小小的单薄的身体端端正正坐在那里,仲严就总是忍不住心疼。

并且自发的为小朋友找了无数个“借口”。

孩子还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