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王爷没有?俸禄、官职升迁调动的压力, 加上人又年轻,无论气色还?是精神都是工部最好的那?个。
青霭将惠王爷推到尚书?严纶旁边的位置,神色恭敬地退下。
其他官员陆续到来,严纶来得?比较迟,手里拿着?一摞卷宗,来到他的座位前,严纶刚要朝惠王爷点头致意,鼻子忽然?一痒,连忙转过去打了一个超级响的喷嚏,还?是连打三个。
打完了,老?尚书?从袖口摸出?帕子拧拧鼻子,再把?帕子收进袖口,面?带愧色地转了过来:“年纪大了,入冬后总要染上几回风寒,让诸位见笑了。”
底下的官员们都笑笑,表示理解。
惠王爷看着?严纶泛红的鼻子,放在膝盖上的手动了动,最终还?是什么也没做。
两刻多钟的晨议,除了严纶鼻音越来越重,另有?两个官员也会间歇地咳嗽两声。
回到自己的公房,赵璲吩咐飞泉:“叫膳房煮一锅姜汤,煮好了马上给我、严尚书?、李玉、高志分别送一碗,午饭时所有?人都盛一碗御寒。”
飞泉立即去了。
赵璲想到朝会时左相也咳嗽了两声,提笔给父皇写了一封请安折子,委婉提醒父皇与诸位大臣议事时注意防范。
主要是他都关照工部一众官员了,父皇那?里不提醒一声,万一消息传过去,父皇可能?会多心。
御书?房,永昌帝翻开老?二的折子时,左相正低头在他对?面?回话,站的位置确实比平时远,可见也怕过了病气给他。
左相走后,永昌帝让汪公公开窗透气。
汪公公先用镇纸压住皇上书?桌上的折子,再去开窗,猛地一股风灌进来,直扑得?汪公公闭上眼?睛,坐在书?桌这边的永昌帝也一阵透心凉。
风大,换气换得?也快,汪公公快速关了窗。
永昌帝再看老?二的折子,提笔批复:年年入冬臣子都会轮着?染次风寒,往年怎么没见你惦记朕?
小太监顶着?寒风将折子送回惠王爷面?前。
父皇问话,赵璲只得?如实回答:早年儿臣不畏风寒轻症,故不将旁人的风寒放在心上。如今王妃有?孕,儿臣怕带回病气给她,但凡身边官员有?个咳嗽喷嚏儿臣都要心惊。儿臣既知该做慈父,也合该做个孝子,稍稍弥补少时之不足。
等在外面?的小太监再把?折子送回御书?房。
永昌帝看完儿子的话,笑了笑。
他也是从年轻时过来的,年少时为课业、玩心所缠,哪里懂先皇的辛苦,等先皇病逝,他马上接手江山社稷,忙里偷闲时宠幸妃嫔权当消遣,妃嫔们生了皇子皇女他也是闲了才抱一抱考一下功课,大多时候都是交给妃嫔与文武先生。
所以,他年少时不知孝,中年时不知慈,老?年遭遇心仪的储君人选战场重伤,才终于冒出?些慈父之心。
老?二比他强,既有?时间陪着?媳妇生孩子,也有?机会孝敬上面?的老?子。
感慨归感慨,永昌帝并不后悔,没有?他三十年来的励精图治,哪有?孩子们此时的安稳。
.
因为席卷工部甚至整个朝堂官员的这场风寒,赵璲一连数日都没有?陪王妃用饭或是过夜,回来时就在院子里见见,他坐在游廊里面?,让王妃隔着?十步左右的距离站在游廊外面?,王妃抱怨他过于谨慎,赵璲宁可挨瞪也要王妃不被一丝病气所染。
大抵是因为惠王爷有自己的公房,平时也少与官员们打交道,他并没有?被风寒所侵,永昌帝却发了一场热。
傍晚烧起来的,永昌帝不许汪公公惊动旁人,只招了一位御医过来,再把?周皇后请了来。
御医开了药方,御膳房送来汤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