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2 / 2)

陶青就准备当做纪念留下来。

之前的话本,是他和莘欣然一起写的,能大卖,陶青觉得是他们二人共同的结果。

而他手里的这些是他自己构思,自己写的,没有其他人的参与,所以陶青并没有把握自己写的这些能被卖出去。

见掌柜的亲自上门,陶青便将自己这些年来积攒的话本递给了掌柜的,因为不确定里面的内容符不符合现如今京城人的口味。

陶青还给掌柜的打了一剂预防针。

第181章 道:“掌柜的,不如等……

道:“掌柜的, 不如等回去,您仔细看了这里面的内容后,再决定要不要出版。”

陶青这是第一次尝试这种风格的写法, 他不敢确定能不能卖出去,怕掌柜的会亏,才劝掌柜的仔细考虑一下。

掌柜的丝毫没有体会到陶青的苦心,面上道:“叶夫郎这不是见外了, 您写的东西, 怎么可能卖不出去。”

但陶青坚持, 掌柜的只好先将书接了过去之后,准备回去看看再做打算。

掌柜的看完之后,才知晓陶青为何这般,与他之前写的不同:之前陶青和莘欣然他们二人写的不过是一些小情小爱,因着二人的生活局限于一亩三分地内,他们的见识有限, 只能与市面上所卖的话本一样, 主要是写一些情情爱爱。

而这些年来,叶胥每次外出下乡时,陶青大多数都会跟在叶胥身后。

因此, 也见识了不少的地方风情, 见识的多了, 陶青自然不会拘泥于小情小爱, 于是, 陶青便将自己这些年的所见所闻一一写了出来。

所以,与其说陶青写的是话本,不如说是陶青写的是地方的风土人情,是他眼中的世界。

陶青在文章中, 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朴实无华的笔触,将自己亲眼所见,所闻,所想一一写了出来。

掌柜的将陶青写的内容细细阅读之后,一时间有些惊讶于陶青竟然能写出这般波澜壮阔的东西,可细细思索之下,心中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但若是让他放弃印刷,他有些不甘心,陶青写的这般吸引人,若真的放弃,着实有些可惜,一番斟酌之下,掌柜的便试探着出版了十几本,署名依旧是陶青之前的笔名。

掌柜的想着,若是真的卖相不好,也许会有人看在署名的面子上,买一本。

虽然陶青离京有些时日,但架不住陶青之前写的话本大卖,陶青用词言简意赅,文笔细腻,因此收获了一批多愁善感的深闺女子和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