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 / 2)

王溱原本淡淡地听着,忽然听了这话,他轻轻抬眼,看了谢诚一眼。

徐令厚脸色涨红:“臣绝无此意!官道便罢,自古以来,修建运河,每每都要劳民伤财。还望陛下放缓期限,不可一蹴而成。”

谢诚进言道:“臣以为,前朝时期的大运河北起盛京,南下钱塘,已通南方。再建一条运河,通上北方。自此以后,南北相通,福泽千年!”

一时间,大臣纷纷进言。

赵辅坐在御座上,等到大臣们吵完了,没力气说话了,他再看向工部尚书袁穆,问道:“袁卿意下如何?”

袁穆上前一步,行礼道:“通北一事,利在千古。臣以为,大善。”

赵辅再看向王溱:“子丰觉得呢?”

王溱走出官员队列,行礼道:“古有炀帝通南,利在百代。陛下通北,令南北全通,自是千古大事。但炀帝修运河通南,因南方河流诸多,又有雨水年年浇灌。大宋北方,河流稀少,旱灾不断。臣以为运河一事可作缓解,不若弃运河,改修三条官道,以通东、西、正北。”

户部官员们立刻道:“臣以为此。”

袁穆望着王溱低眸看地的模样,心道你说话倒是滴水不漏,可不就是想少出点钱么。心里把王子丰骂了一通,但袁穆也知道往北修运河确实劳民伤财,于是也道:“臣以为此。”

赵辅道:“那便如子丰所言,散朝吧。”

等到散了朝,袁穆将王溱堵在宫道上。王大人微微一笑,袁大人无语道:“真修不了运河?”

王溱:“户部给得起,你工部便修得起?”

袁穆哑口无言。

他工部还真修不了一条往北的大运河!

这时,大太监季福走过来。他先行了一礼,再对王溱道:“王大人,陛下召见。”

王溱随季福来到垂拱殿。

见了面,赵辅心情似乎不错,直接笑道:“子丰早已知道?”

王溱左右看了眼。今日当差的起居郎是李舒,起居舍人是一个叫郭慧的。这两人都是赵辅的心腹。赵辅召见王溱说一些悄悄话,两人都当作没看见,并没有往《起居注》上记录。

王溱不解道:“陛下所言,臣不知。”

大概心情是真的好,赵辅走下御座,绕着王溱看了一会儿,才道:“你竟然真不知道!那你们师兄弟二人,却是心有灵犀了。”

第54章

王溱稍稍琢磨一下, 便推敲出事情的始末。

赵辅今日早朝上, 突然说要修一条官道和一条运河。这方案的可行性实在不大, 从古至今,修运河都是劳民伤财。尤其是往北修运河,更是史无前例, 恐怕耗尽国库也做不到!

赵辅不是个昏君,正相反,他在位二十八年, 左右朝堂政局, 巧妙平衡权臣间的政派关系。从一开始赵辅就没想过要修运河,他要的就是修三条官道, 直通北方。他先提出一条看似不可行的政策,待臣子们反驳后, 再假意委全,同意修三条官道的政策。

这点王溱看得透, 今日早朝上的几位相公们也看得透,所以众人齐力陪赵辅演了出戏,促成修三条官道的局面。

只是王溱没想到, 这事背后还有他家小师弟的影子。

从垂拱殿出来后, 王溱通过关系找到季福,稍稍打听了一下,得知年前唐慎曾经送过折子上去。再联系到唐慎近日突然官升五品起居郎,王溱将腰间那条白玉香囊解了下来,放在手中把玩。

“景则啊景则, 你可真是总给我惊喜!”

朝廷要修路,还是三条直通北方的官路,一下子整个朝堂都有了事做。

户部要负责拨发银两,吏部要负责调度官员,兵部负责沿路安全……工部最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