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路,大队里就有很多人家想把女儿们嫁到炭山,更甚至水埠公社里去,到时候全家在村里都能抬头挺胸受人羡慕了。

学校那边,老校长也把罗喻义、叶甜、闫春香、李欣、张树鸣几个临河小学的知青老师,和许红荷等几个本地老师们叫到了校长办公室,说了学校跟服装厂那边进了一批储存不当导致发霉了的瑕疵衣服过来,给小孩子们当校服的事。

老校长严肃地说:“服装厂瑕疵衣裳的事,仅此这么一回,以后肯定是没有的了,所以我和大队干部们商量了,校服就只能在学校里穿,出了校门就要穿他们自己的衣服,校服严禁带回家!”

听的几个知青老师们都很不解:“哪有校服不让带回家的?咱们班有几个女生,衣服破的都没法穿,也就是现在天气渐热起来了,不然她们上课我都没眼看!”

叶甜作为家境不错深受家里宠爱的女知青,对这些山里出来的女娃娃们情况更是同情,说:“校长,既然校服发给她们了,那就是她们的,你不让她们穿回家,怎么叫校服呢?”

被老校长毫不留情的狠狠瞪了一眼:“谁说校服发给她们就是她们的了?等她们毕了业,衣服也穿小了的时候,校服还是要还给学校的,不然这么多人,又给吃又给穿,每个月还发粮食,我临河大队就是有再多的粮食和钱也不够她们霍霍的!”

几个城里来的知青老师都傻了眼,啥?发下去的校服毕业了还要还给学校?

老校长坐在凳子上,双手搭在拐杖上:“衣服就这么多,她们带回家了,明年的学生,以后的学生都不穿衣服啦?”

一句话说的几个想的简单了的知青老师们都没话说了。

老校长都说了,这批瑕疵衣服是城里服装厂储存不当,才流落到临河大队来的,仅此一批,今后不大可能再有这种事了,要是全部给了这一批孩子,那以后的孩子确实没有校服穿了。

一年多的临河大队下乡插队生活,他们已经非常了解了这里的贫瘠与偏僻,尤其是原来插队在五公山公社大山里的张树鸣和李欣两人,对大山里的情况更加了解一些,毕竟他们都曾在五公山公社那边插队过小半年。

老校长一把年纪,目光依然锐利如鹰,对知青老师们说:“把你们叫过来呢,一是让你们回去量下娃儿们的身高尺寸,都登记好,回头去红荷老师那里领衣服;二是跟娃儿们都说好,谁要是敢私自把校服穿出学校,带回家,校服就没收,以后就再也不发校服,女娃的话,每个月五斤粮食也减成三斤!”

本地人的老师因为了解本地的情况,知道校服一旦给学生带回家,就不可能再带回来了,所以一点意见都没有,这些话主要还是对几个知青老师说的。

知青老师中的李欣想了想,举手问老校长说:“校长,你看这样行不行?为了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等到他们毕业的时候,每个班的班级前十名,校服就免费送给他们,不用还回来行不行?”

李欣之所以提出这个提议,是这段时间的教学下,她发现,来到学校上学的女孩子,除了个别是家里真的疼她们,送她们来上学,大多数女孩子她们上学都是有任务的,一是为了每个月发的五斤糠米;二是为了来学校照顾她们的哥哥弟弟生活起居和在学校的安全问题。

这就导致,她们除了在课堂上的时间外,其余时间大部分都放在了照顾她们的哥哥弟弟身上,简直就是她们兄弟们的跟屁虫,哥哥弟弟走到哪儿,她们跟到哪儿,生怕他们被人欺负了,或是受一点伤。

哥哥弟弟们要是在学校受了伤,回去挨打的就是她们。

李欣家境较好,为人也比较认真细致,观察到这种状况后,想了很多办法,效果都不佳,现在听老校长说学校有校服,便提出了这样的意见,想着有毕业后可以把校服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