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十五岁班。
年龄越大的孩子,他们接受起基础知识的速度可能也相对快一些,还有一些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可能读不了两年,就要说亲嫁人了,这一点许明月还不能阻止,因为如果不让她们毕业说亲的话,她们可能连最开始进学校的机会都不会有,甚至十四、五岁她们家里还愿意送她们来上学的人家,本身就极少,因为女孩子长到十岁开始,就已经是家里半个劳力了,十四五岁的女孩子,除了在挑担子上差上一些外,其它方面都能顶得上家里一个壮劳力了。
到元宵节之前,基本上临河大队、建设大队、和平大队该来报名的学生全都来报名了,人数意外的多,尤其是女孩子,几乎全都是冲着中午免费吃一顿,每个月五斤糠米来的,大山里出来的学生却极少。
许明月刚开始还以为他们是嫌离的太远了,读书不方便,哪怕在宣传的时候反复告诉他们了,学校里可以住宿,依然没有多少学生来。
一直到过了元宵节,正月十六那天,才一下子涌过来许多山里的孩子。
原来,许明月他们宣传的时候,是正月十六开学,正月十三、十四报名,可他们在大山里出来一趟太远,太难了,就直接等到了正月十六开学那天,那家里几个娃全部打包出来,丢在了临河小学门口,然后就等着领糠米了。
临河大队别的不多,就是每年生产的粮食多,说给糠米,就真的给糠米。
学校大门口两边的两个教室,一个是做了门卫室,目前是开了个小门,作为发放糠米的地方,一边是学校临时的报名办,十个新招的小学老师们各有一个办公桌,两两一组,负责登记这些孩子们的报名问题。
老师们不组合工作,完全没办法工作,不光是大山里的人说话口音,五个知青老师听不懂,就是临河、建设、和平三个大队的人,语速稍微说快一点,五个知青老师就完全麻爪了,一连崩溃的喊:“说慢一点,你说慢一点,你说你叫什么?戚……戚什么?戚月是吧?”
他旁边的本地老师对本地有哪些姓氏门清,一听‘戚’就不对,在一旁用蹩脚的普通话翻译:“不是戚,是钱!钱yue!yue材的药yue!”
[230]第 230 章
这些知青老师们是听半天才听懂一个字,听到最后,他们已经不管了,除了姓一定给他们搞对,叫什么名字他们说了算。
主要是很多女孩子根本就没有名字,很多都大丫、大妹、招娣、带娣的喊,好些的,例如‘草丫’,名字里至少还带个草字,便可以记下名字叫‘孙小草’,可叫小花小草的也特别多,把登记的名单一看,一串下来,除了姓不一样,女孩子们名字大同小异,完全分不清谁是谁。
报完名事情也没完,临河、建设两个大队的小孩报完名就被他们的父母领回去了,可远些的和平大队和更远的大山里的孩子,晚上就要住在学校的宿舍了。
光是和平大队和大山里出来的学生,加起来就有一百多人,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男孩子,女孩子只占到两成。
不是大山里的人不愿意把女孩子送出来换糠米,实在是没有了,她们生出来就没有活着的权利。
不到三十个女生,被老师们排成两队,带去剪头发、洗头、洗澡。
几乎每个小姑娘头上都有虱子!
男孩子还好,头发短,虱子好除,女孩子都是长头发,这要是睡在集体宿舍里,今后这集体宿舍就别想有安生日子了,被子、衣服上得全是虱子。
虱子可不只是吸血,它们咬在身上,头皮上,还钻心的痒!
所以这些女孩子除了洗澡外,还得剪头发。
小点的女孩子还好,老师让她们干嘛就干嘛,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已经知道爱美了,她们知道自己过两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