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当时五公山公社的领导同意了许明月的提议,哪怕暂时多花三四倍的时间挖大河沟,才能完成对整片荒地的开发,但从长远的利益上来说,哪怕拥有只有临河大队一半养鱼场大小的养鱼场,今后石涧大队好多年,至少都跟临河大队一样,不缺鱼吃了。
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临河大队的队员们兴奋的捞鱼,他们只能干看着。
不过这事也说不上是好还是坏,至少当时的石涧大队用最短的时间开发出了三千多亩荒地,种植出了更多的红薯,解决了当时他们面临的粮食不够的问题。
临河大队捕捞鱼的事情,持续了整整一整天,一直到晚上都还没停下,因为天太冷,他们不可能每天都过来捞鱼,只能将里面能捞的鱼都先捞了,然后各个临河大队的各个村子、小队开始分鱼。
会计特意将大队部称公粮时的大秤给拿了过来,用直径一米多的大竹筐,将菱角盆里的鱼称重,称的鱼被一堆一堆的放着,称好后,再被装进菱角盆里。
这些菱角盆里都放了水,有些鱼不经折腾就死了,大部分鱼都还活着。
死掉的鱼就堆在一旁,一堆一堆雪白的鱼堆在雪地里,宛如小鱼山。
当初许红桦刚当时临河大队生产大队长(生产主任,同一职位,为区别许金虎的革委会主任,以后称许红桦为大队长)的时候,许明月当时就明确说过,今后临河大队年底分鱼,全部按照各个小队的工分多少和表现来区分选择的顺序,工分高表现好的小队有优先选择的权利,工分最低,平日里记过最多的小队,则最后选。
别看都是一样的鱼,可谁不知道选大鱼、选活鱼?
最后选的肯定都是别人挑剩下的小鱼,死鱼!
为了这个优先选择权,整个临河大队的队员们干活特别的勤快卖力,哪怕有懒汉,都被各自小队的小队长们、队员们管的死死的。
谁都不能影响我们优先选鱼的权利!
[227]第 227 章
可看的再严,一个大队十一个小队,依然还是分出了高低,其中工分最高的是江家村第二小队。
江家村的人本来就比许家村的人勤劳、老实一些,干活很少有偷懒的。
工分最低的,是许家村第一小队,也就是原许家村大房。
许家村一下子出了两个十八级以上的干部,许金虎还是革委会主任,可把许家村给牛笔坏了,尤其是一直自认许家村老大的大房,在十里八乡走起路来都恨不能横着走,过去有许金虎当大队长压着他们还好,许金虎去了水埠公社后,又不常回来,许红桦年纪轻,辈分小,许多大房与许红桦同龄的人,辈分都比他大,自然不服他管,还仗着自己辈分大,时常在干活的时候偷偷懒,哪怕有小队长管着也依然有偷懒的。
现在工分对比一下子就出来了,江家村的人先选。
许家村第一小队的人还不服气,想要闹事,被已经上岸穿了厚衣服的许红桦挑中其中一个和他同辈的,指着鼻子骂:“当初怎么说的?都提前告诉过你们了,今后分鱼分肉,都按照小组工分高低,工分搞的小队先选,你自己平时偷奸耍滑,带累了你们整个小组都后选,你还有脸了是吧?”
他骂的是第一小队的和他同辈之人,实际上把整个第一小队都骂了,只是碍于辈分,他没指名道姓罢了,可他的眼睛却是看着整个第一小队的。
鱼是许红桦和江建军带着会计称的,每个鱼堆除了一条条大鱼外,很多不到巴掌大的小鱼,许红桦称都没称,直接用桶舀,装满一桶就放到鱼堆里当做添头,有些超过巴掌大的鱼,还有刺少的汪刺鱼之类,他都单独挑出来,放在前面的几堆大鱼里面,剩到最后几堆,斤数都是一样的,可鱼小的多,还有一些已经奄奄一息,一些手指头长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