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狼烟向玉门关报警。”
“因此这座烽火台也是对侵略者的一个警告,这里是大汉疆土的分界线: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一番话让我们慷慨激昂,萧索的寒意也减退了不少,向万里教授果然名副其实,对历史的了解也是队伍里最多的。
我们当即决定去烽火台看一看,或者干脆晚上就在这里借宿了。
阿依木汗也表示这里是个挡风避寒的好地方,我们加快脚步来到了烽火台,阿依木汗将骆驼拴在了外面的胡杨木上。
进入以后,我们才发现这里已经破败得不成模样。地上散碎着很多石头还有杂物,老姜的手从里面扒拉了一下,居然拽出了一根还没有完全烂掉的木简,木简上依稀刻着一行字。
“二月十八,边疆告急。”
向万里解释道:“因为西北这边几乎没有竹子,所以古时候这里的将土记载重大事件都是用木简代替的。农历二月十八是春分的日子,应该是在那个时间段有一次匈奴的入侵。”
教授果然是教授,名不虚传!只一眼就还原了历史真相,我们不禁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然而随着我跟老姜扒出来的木简越来越多,事情变得越来越古怪。
因为每一次边疆告急,时间段居然都指向了二月十八……
这下就连向万里都一头雾水了:“匈奴是脑子抽风了吗?为什么每年都选在二月十八这一天进攻玉门关,这完全没有战术可言啊。”
这时候老姜面色一寒,提出了一个可怕的猜测:“如果进攻玉门关的,不是匈奴呢?”
向万里反日一问:“不是匈奴还能是什么?”
老姜盯着手里的一根木简出了神:“这上面说,大汉每年会增派五百人,在这里抵御春风。”
这一下大家更疑惑了,春风?春风还需要抵御吗?
风送来低低的呜咽,这座颓败的烽火台就像一个深渊里的秘密,让人捉摸不透。
我跟老姜继续翻找着书简,等再也找不出什么的时候,便直奔烽火台的第二层。
石阶很多都风化了,一个不注意还会踩到深深的大坑。
大家走得都很小心,然而当我们来到第二层的时候,银铃儿突然哎呦一声,我拿着电筒朝她脚下照去,那一刻我清楚得看到银铃儿一蹦三尺高,就差跳下烽火台了。
月月捂着嘴,惊恐的尖叫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