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明确的答案。

制作精美的纪录片继续向前推进,开元年间的李隆基广纳贤才、励精图治,一项项优异的政绩让先祖们连连点头的同时,也越来越好奇事情究竟为何会演变到片头那般局面。

纪录片并未让他们久等。

很快,嗓音磁性的旁白便以一句在安夏看来极其阴阳怪气的“放浪的情怀”开始了对晚年李隆基的评价。

懈怠懒政、奢侈无度、强夺儿媳、宠信奸佞、打压人才、玩弄权术……最终导致京城陷落,仓皇逃窜入蜀。

一桩桩一件件,温和恬淡的声音真正应了那句字少事大,客观也直白的将李隆基的老底直接掀了个干净,没给留一丝颜面。

再加上弹幕中诸如“一日杀三子”、“冤杀大将”、“临场换将强逼守军出关以致大好局面全盘溃败”等一系列的细节补充……

刹那间,风云突变。

所有时空齐齐陷入震惊。

纪录片一段不超过二十分钟的论述中,从宰相制度、人才选拔、军镇设置等方面全面的分析了造成安史之乱的后果,同时也将李隆基彻底钉死在“老年昏聩”的结语上。

在这二十分钟里,不仅让安史之乱前的诸位先祖见识到了一个极度繁荣的王朝在当权者各种神奇的操作下衰落的全过程,同时也让所有时空直观地见识到了后世彻底抛弃“为尊者讳”、大胆直白的指责帝王过错的历史评价观。

明末清初,黄宗羲老先生目光炯炯,眉目舒展,一句判语脱口而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哈哈哈哈,吾道不孤!"*

“哈哈哈!‘老梅生嫩枝’,这天幕可真够损的!”市井间,无数百姓窃窃私语,对着帝王家的密事评头论足起来。

唐朝,天宝十四年初。

杨国忠等天幕上被点了名的奸臣们瘫软在地,软烂如泥。

而李隆基本人已经彻底陷入癫狂,只觉得一瞬间周围所有人看他的目光都诡异了起来,疯狂大喝着让人将太子押过来。

也曾一手缔造过盛世的帝王现在无比深刻地意识到了一点:在已知即将迎来的这场七年零两个月的叛乱将会给大唐带来如何恶劣的影响后,他贪恋了一辈子的帝位怕是不可能再保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