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挂了电话,林千秋就看到林美惠兴高采烈地说:“参加花火大会的话,就一定要穿浴衣了。呵呵,新做的浴衣,今年夏天一直没机会穿呢!之前你什么夏日活动都没参加,只去了一次家附近商业街办的夏日祭典,还说是家附近的,就懒得穿了。这次去参加花火大会,绝对不能少了......”
重点当然不是什么浴衣了,林千秋知道林美惠只是看她这个暑假,一直在家写作,没有出去玩过,所以感到很愧疚大概是觉得她这样,是因为不得不早早撑起门户的关系吧。
所以这个时候林千秋和朋友们去参加花火大会,林美惠是求之不得的。而林千秋也不排斥,毕竟暑假都快结束了,能和同学们出去玩玩也好。
??[84]霓虹物语1981(53): 约定好的去花火大会这天下午,林千秋找出了今年夏天之前做的,……
约定好的去花火大会这天下午,林千秋找出了今年夏天之前做的,一次也没穿过的新浴衣。
浴衣这种东西,严格来说也属于和服的一种,不过因为其太日常了,反而经常不被纳入和服体系,位置介乎于日常服饰与和服之间这大概也是和服越来越没落的原因之一吧,过分强调派头、档次、正式,也就没了生命力。
就像古代很多民间艺术,进入宫廷后就会僵化。因为在宫廷之中不允许变化,还一味地用奢华去装饰那些艺术。
其实古代和服哪有那么多说法?正因为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所以是很随意的。不只是什么衣料都可以做和服(好坏丰俭由人而已),样式也可以创新,不过是有的创新会风靡,然后留下来成为新的制式,有的不会而已。
另外怎么穿也是重点,或许古代的贵族、有钱人很在乎穿衣上的一丝不苟,确保和服穿好后,整个人就是行走的工艺美术品。但普通人是要过日子的,怎么可能那么不方便?很多时候,可能连腰带都绑得很随意。
而现代人完全走了前者的路子,将后者视为不尊重‘和服传统’。甚至出现了一些‘和服警察’,有人和服穿的不好,就会上前指出、批评亲眼在街上看到一回的林千秋也只能心里感叹,‘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竟能如此相似呵!
林千秋上辈子时,国内也有汉服热,不也冒出了‘汉服警察’?
总之,这个时候林千秋还挺常见日本人穿和服的,尤其是家居服中,经常看到某些和服单件,也不避讳和西方服饰混搭着穿。就好像都只是普通衣服,没怎么想过‘门户之见’。这就和几十年后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几十年后几乎没有人家常穿和服了。
除了浴衣这种,和服几乎就等同于礼服、正装这些了。
当然,这些关于和服的兴衰都和林千秋没什么关系,她一个骨子里的中国人,不至于为日本的服饰传承担心。而且她现在,也不过是要去参加花火大会,应时应景穿一次浴衣而已。
在穿上浴衣之前,林千秋先梳好了头发。为了配合浴衣的闲适随意,发型就不能太讲究了浴衣原本真就是顾名思义,是浴袍一样的衣服,大家洗澡后在家穿穿,也会拿它当睡衣。
是江户市民日子过的随意,夏天天气又热,才会有人穿着这单薄简单的衣服出来纳凉(相对平常穿的和服,浴衣确实算凉快的了)。没想到,就是这一穿,一下形成了风气,让浴衣变成了夏季风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