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纷繁的竹卷玉简分门别类,缠绕着灵气,悬浮于书架上。
藏书阁的书历史悠久,用得多是上古文字。
解离之初来乍到的时候,虽然对藏书阁很感兴趣,但很多字都不认识,好在几载过去,为了看懂上古语书写的术法和灵咒,解离之在云沉岫手下刻苦学习,上古语也算小有所成,别的不说,看看闲书是够了。
解离之早在昆仑求仙时就曾听说过,离恨天有仙人居所,名为仙人灵宫,仙人灵宫里,除了异宝奇珍,飞禽走兽,便是那书卷浩如烟海的藏书之阁了。
解离之来了藏书阁之后,发现昆仑道友们的想象力还是浅了,至少如此巍峨恢弘的三十三座藏书之阁,规模之大,堪比数十座人间皇宫了。
但解离之常常来这里,倒也不是为了看闲书。
他之前来这里,是想在藏书阁找找有没有能治柴明眼睛的灵丹妙药。藏书阁书卷浩大,水晶球中内蕴书灵,解离之告诉它自己想要什么,它便会为解离之显出地图,标明指路。
是以有关于治柴明眼睛的灵药,解离之也小有所获。
他依靠书灵指引,在藏书阁里找到了一札灵族圣典《天工要术》,
其中一卷秘药经,是由一位喜爱三界游历的灵族炼丹术士所谱,这位灵族术士一生沉迷药学,不破六戒,未曾嫁娶,五百载年岁全扑在了寻灵炼药上,这秘药经,就是他的毕生精华。
后来的灵族为了纪念他,把他的著作直接编纂到了灵族圣典《天工要术》里,并且为了展现他的功绩,在一堆多位灵族编纂的《灵术》《器术》《命术》《算术》外,药术独他为一卷,就名《秘药经》。
《秘药经》上面记载了一味浮明丹,凡人食之可得千里眼。
并且列出了所需的灵草药材,且灵草的生长地点,生长条件,林林总总,都记录得十分详尽严实。
解离之仔细看了,有的草药在离恨天,乘着白鸮就很好找到,但有的草药却在凡间,中原地博物广,而这位炼药术士显然游历南北四方,五湖四海的药材都能随手拿来炼药,这导致他的丹药强横且有奇效,但缺点就是每一味药材都能让人跑瘸了双腿。
好在解离之每日虽在离恨天修炼,但他性子活泛,仙人灵宫枯燥烦闷,偶尔也会请示云沉岫,下昆仑去玩。
离恨天距昆仑隔着三十三万重天,上去困难,下去更难,之前都是解离之央着云沉岫送他下去再接他上来,后来云沉岫大抵是烦了,给他做了许多从昆仑到离恨天来回的传送仙符。
这可大大方便了解离之。
当然,他知道人间还有鬼众通缉追捕他,所以根本不敢离昆仑太远,只在附近转悠,一出事就捏灵符回离恨天,可是找药的事儿,他也不想耽搁。
但这难不倒解离之,某日他在藏书阁冥思苦想,忽而灵机一动,想到了离昆仑不远的不仙镇。
昆仑山脚下,有一个热闹的城镇,叫不仙镇。
里面原来是些根骨不佳,失意又不愿离开昆仑的求仙人的暂时落脚处,连个村庄也不算。
后来三年前大齐灭亡,鬼阎罗当政,白日无甚异样,夜里却有百鬼横行,百姓们惶惶不安,来昆仑的求仙人便越来越多了。
人多了,便成了个镇子。有了镇子,便有需求,有了需求,就有了贸易。
往来求仙无望的凡人们反而嗅到了商机,洋洋洒洒在此地开起了花楼,酒楼,茶楼,客栈,药堂,等等等等,来昆仑,求不上仙人,去不仙镇喝一壶美酒,听听丝竹之乐,赏一赏雪中美人,那人间陶醉,不是神仙也胜似神仙了。
也有不少穷困潦倒的乞丐在这里落脚,昆仑仙人号称慈悲济世,是以修仙的都讲究积德行善,给的赏钱往往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