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一些气候的反常放在现代的某些地区,都是不小的威胁,遑论是在那个各种技术都不发达的唐朝时期了,那更是凶险至极,与旱涝水灾等同】。

李世民看完天幕上关于自己经历的三次霜害的简单介绍,面色不禁有些沉重。

当年的霜情他是亲自经过手并下诏分别赈贷抚恤的,自然知晓其内的情况到底是个什么程度。

那在奏折上的略略几字,就象征了千百户百姓的未来与生死。

好在此刻看天幕上的介绍,霜灾一共也只有三次。

现在天幕上的这三次霜灾,他已经全部经历过了。

后面如无问题,大概是不会再有霜害了。

要着重防备的还是那数量密集恐怖的水灾旱灾疫情蝗灾等等这些。

“不过霜害虽无需着重预防,但一些防备也是不可缺少的。”李世民思索着。

天幕也说了,这些灾祸只是可调查有记载的。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这些灾祸可能不全,不一定完整包括了所有他执政期间的自然灾害。

因此,霜害不一定只有三次。

而这三次之所以被拿出来说,有可能是影响范围、造成损害最大,故而才被拿出来。

像一些规模范围小、影响伤害都比较小的,就自然不一定会被记载或者拿出来说了,说了。

同时,二凤也敏锐注意到了天幕中,提到的“现代”一词。

“难道天上也有朝廷和灾害?还是这并非我所想的天上?”李世民一时之间,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感觉。

有些犹疑的继续看向天幕,试图从接下来的内容中,寻找到蛛丝马迹。

【接下来,说唐太宗时期经历的十次蝗灾】。

【各位同我一样,祖上都是种地的,想必不用我多说,蝗灾对于一个以种田农耕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国家而言,到底能够造成多大的伤害与损失,各位估计比我还要清楚些】。

秦始皇听着这一道解说的声音,并同时看着那随同声音一并显现的一行与声音讲述内容一般无二的文字,有些沉思。

“难道并非神仙,而是后世?”他看着这些文字,有些不知所措。

如果是后世的话,便能解释天幕中那个人说的一些话语的关窍了。

但是也不对啊,如果真是后世之人,怎么可能有这种手段?

能将未来的画面投射到过去中的手段,与神灵还有区别吗?

或者说,神灵能够做到这一步吗?

秦始皇不确定,他没见过神灵,只是从一些典籍中知道,神灵有长生不老之能、开天辟地之能、创造万物之能。

这样一想,神灵似乎好像还真可能做到将未来画面投影到过去的这种事情。

啊不对,他思考的好像不是神灵能不能做到这一点的问题,而是这天幕到底是不是神灵的问题吧,一时间竟然想歪了。

始皇有些懊恼的甩了甩头,姑且先将这问题抛到脑后,暂时不考。

【第一次蝗灾,是在贞观元年九月,李世民的一道诏书中说有蝗虫害庄稼】。

【第二次蝗灾,是在贞观二年春,关内爆发的蝗灾】。

【当时蝗虫过境,寸草不生,叫一个赤地千里啊,就连宫中都受到了一定影响,李世民急诏赈恤】。

【同年六月,第三次蝗灾,爆发于京畿一带】。

【第四次蝗灾,是在贞观三年五月,于徐州出现蝗虫害庄稼】。

【同年,第五次蝗灾在秋、德、戴、廓等四州爆发】。

【第六次蝗灾,是在贞观四年秋,于观、兖、辽三州爆发的蝗灾】。

【第七次蝗灾,是在贞观